首页 > 博鳌亚洲论坛
分论坛17:全球化与自由贸易:香港经验与视角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来源: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于3月23日-26日在海南博鳌举办。

主持人: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前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苏泽光

演讲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

讨论嘉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董事局主席、前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亚太经合组织商贸咨询理事会中国香港代表蔡冠深

-香港大学访问教授及亚洲环球学人总监、前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师Patrick LOW

-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亚太经合组织商贸咨询理事会中国香港代表Anthony NIGHTINGALE家

梁振英:尊敬的嘉宾、女生们、先生们,下午好!我来到这里感到很高兴,和大家分享香港的视角和我们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的经验。 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关系,就是自由贸易帮助全球经济,包括零部件、制造品。贸易在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下,根据整个物品、商品和服务的加快交流得到更快的发展。香港一直坚定地支持自由贸易,我们基本法第115条,规定香港就要保证自由贸易和保护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是必须做到的。

进入香港的物品不收税,我们也不提供对出口任何的补贴,我们提供了自由平等的,所有公司包括本地和外地的公司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在这方面一直被世界上评为在过去23年里在自由贸易方面被华盛顿的基金会列为做的最好的,所以香港在这方面做的最好。 特别是我们也看到没有一个国家不应该受到不自由贸易的影响,自由贸易是一个框架,保证了我们的繁荣。香港在这方面没有缺少自然资源,当然面积也不大。

但是我们有利于抓住了这一点,我们有技术、有知识,另外包括自由贸易、贸易和商业,取决于和国际、区域的联系以及互联互通。 我们开始的时候在和中国大陆,以及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我们的国际贸易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商业和专业的服务。今天香港是世界第七个最大的商品贸易的中心,第14个最大的商业服务的中心,去年我们的贸易额是很大的,总的贸易额和服务达到了1000亿美元之巨。

贸易和物流贡献了香港GDP的23%,雇佣了70万人的工作机会,所以由于贸易、自由贸易我们就能够真正地做得很好。自由贸易不仅带来工作、就业机会、财富,还带来了竞争、创新,能够使更多的贸易和服务能够以很低的价格到达消费者手中。

在这方面,我们是世界第二个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接受地,我们将继续坚守自由贸易的原则,包括在技术方面,以及在社会、企业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更好地推动全球化,同时要降低各国国界之间的交易成本。所以这方面尽管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仍然认为同长远来看贸易和全球化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作为一个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我们一直是这方面自由贸易体系的成员,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我们保持高度的自主权。基本法也确保了各种权力,第151条保证了我们和各个国际组织在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保持密切地联系。

我们现在正在和东盟进行自由贸易的谈判,他们是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们的第二个合作伙伴。作为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和加拿大IPPA(音)在去年达成了协议,签署的对象国达到了19个国家。和墨西哥在今年1月也开始了谈判,同时IPPA也和伊朗、俄罗斯开始了这方面的谈判。要支持我们的努力,包括贸易和世界各国的合作。

香港政府特别注意我们在海外的代表性,特别是建立各种各样的贸易伙伴,我们在雅加达建立了办公处。今年我们将开放在汉城的办事处,我们也开始建立EPO,在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南非和阿联酋也建立办公室,目标是要把EPO在外国的从现在的11个办公室,这是在半年前开始的,要达到18个。

与此同时贸易发展委员会和投资香港促进会也开始推动香港作为一个全球的贸易和投资中心,通过各种活动、业务和会议要继续向世界各国伸出手臂,自由贸易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经济的机会。 现在有一些经济体开始限制性的贸易政策,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是要解决个别国家的困难,保护主义不是一个好方法。长远来看,保护主义会影响伤害经济,劳动生产率会下降,竞争或者说创新会受到抑制,所以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像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年初达沃斯说的一样,保护贸易主义实际上是自己锁住了手脚,我们要走出去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没有人会在贸易战中胜利,我们必须要像习主席讲的一样发展全球的贸易、自由贸易、全球化,通过开放对贸易保护主义说“不”。

这种承诺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是在APEC会议上,在去年秘鲁得到了领导人一致的认可,当时中国香港也参加了这样的会议,我们支持贸易开放,反对各种类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确我们要解决国内贸易经济困难的话,是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找到新的方法来增长经济,包括提供更好收入的工作、创新和其他领域建立各种分销更加公平的体系才行。

香港将继续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不仅为我们自己做一个自由贸易的经济体,所有的各国人民、各国国家都会有这样的机会和繁荣的自由贸易中得到裨益。 香港的成功经验表明,是非常有利地说明了这一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特首的致辞,下面我想请一些嘉宾上台来进行讨论,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请大家准备问题,因为在最后我们有15分钟时间是听众提问时间。 Anthony NIGHTINGALE坐在最后,但是第一个问题要问你。全球化在过去是非常正面积极的术语,但是近年来不知道怎么样反而得到了一些负面的说法,包括贫困、失去工作机会以及带来社会弊病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和私营部门应该怎么办呢?

Anthony NIGHTINGALE:谢谢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各位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反全球化的运动,并不是在世界各地都看得到。总的来说,在东亚人们仍然相信自由贸易和投资带来的好处,问题在哪儿呢?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和美国,我必须说在这些地方我们看到出于政治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识、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的理论是全球化会影响制造业工作,也不光是制造业的工作,包括服务业转到了国外,不利于本国的工人,像欧洲和美国不利于国内的就业。当然有一定的正血腥,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失去了工作机会,在有些国家的工人出现了问题,他们是由于技术使然,包括自动化带来的情况。我们在展望未来,恐怕会有更多这样的情况的出现,首先必须要提醒我们自己,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裨益。

当然,给成百万、前上万解决了贫困,包括在发展中国家、在东亚,包括在中国很多人解决了贫困。另外也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对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来讲可以买这种产品,价格是很有竞争性,否则的话就不会是有很好的价格,所以有很多的益处。 我们怎么办呢?关于这些人他们没有少受到裨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现在我们必须要侧重于把这个问题本身建议考虑两条到三条。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些国家从全球化中受益,能够把出口输送到世界各国,尽他们的可能让他们的经济更加开放,包括贸易、投资,当然了这样就使西方的政客讲的话站不住脚了。 还有一点是同样非常重要的,就是看到我们应该要怎么做,除了说对不起,对失去了工作机会的人说“抱歉”,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事帮助失去工作的工人呢?

有两三条是可以做到的,其中之一是要保证经济尽可能是健康的状态,这样就有可能带来机会,在其他的领域给他们带来就业的机会,尽管在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工作机会是消失了。

另外一点,有时候并不太容易做,但是我们仍然要集中精力包括再培训,很有可能再培训,大家可以学到新的技能,也就是原来的技能带不来工作机会,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下。 最后一点是要有很好的社会安全网,这些发达国家非常有钱,他们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安全网。

陈坤耀:目前的讨论有些反对现代化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在这些国家在过去三十年出现了收益不平衡分配,收入分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做了很多的研究,你看一看他们的结果,赢家是中等收入的人,在那些新兴经济体中中国有2亿人,不过印度尼西亚有几千万,还有巴西、墨西哥,这些是赢家,也就是中产阶级。

另外是世界上头5%最富的人。但是谁是输家呢?是那些穷人。不是现在贫困国家是这样,在发达国家同样也是如此,还有其他的一些所谓的失去者是最富的10%到20%,我们把它称为曾经富过的人,他们的发展停滞下来,所以真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么多不平等的情况,自然会有人反对。但是我觉得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够以停止贸易来解决。

除了刚才讲的在全球层面上的观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了解的方面是国内的政策,如果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比如说美国人民如何能够攒更多的钱、储蓄更多的钱。我觉得不要这么观点,对现在反全球化的观点也不至于那么悲观。我觉得这并不见得就是反全球化,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化。

特朗普所宣传的并不是WTO下的那种多边主义,中国香港应该更好地去利用这样的机会,多边主义是很好,还有一个是退而求其次的,就是通过双边化来加强全球化。香港也在和很多的国家、地区进行沟通,这是另一种以双边化去促进全球化。

主持人:谢谢。香港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地区之一,但是你是否认为WTO有点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呢?现在似乎也不那么相关了,香港还能做些什么来重振WTO和这种流程?

陈茂波:我们不能说WTO的时代不在相关了,但是的确是越来越南,很多的事情在WTO上形成一致意见越来越难。WTO要形成一致的流程让人有点挫败感,但是香港还是香港。尽管我们是一个非常小的经济体量,只有1100平方公里,只有300万人口。但是讲到贸易,我们是全球排在第8位的,多边贸易体系是我们成功的一个基石。但是像刚才指出的那样,在过去的十年中WTO的增长是非常慢的,就是按照WTO的统计我们的增长很慢。

但是我们在尝试能够在多边达成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现在已经达成了4个。当然了和我们的祖国、智利、新西兰,我们做很多努力和东盟各国签双边自贸协定。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寻找投资保护和投资促进的协议,叫IPPA的协议。目前已经做了19个IPPA,也正在和伊朗、俄罗斯进行相关的谈判。我们和墨西哥有了谈判的草案。

未来尤其在本区域,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不只是要去促进自贸协定,同时也要形成区域的贸易协定,对于亚洲来说这是在增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对此非常关注。讲到战略,香港应该更加灵活、更加提高应对性。

Patrick LOW:我并不同意刚才同道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强调重点不同的问题。香港有4个自贸协定,全球平均来说是13个,所以香港从4个到13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对WTO评论一下,好像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WTO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片面的观点。

WTO的谈判功能,在过去的15年中并不正常。有两点,一个原因是因为像TPP超大的区域协定,还有像欧盟和美国之间所要签的双边所影响到的。有很多的都是由于地理政治的因素所导致的,并没有考虑到国际的因素,这会使得WTO削弱。美国和中国也可以走到一起来进行这样的探讨,并不见得成为一个足够的条件去恢复WTO的角色。讲到谈判功能,我们并不能放弃WTO的谈判功能。

还有一点,WTO不只是用于谈判的。在我看来,WTO表达自己不是非常的正确,不见得是自由贸易的代言,其实有非常多的双边、多边的安排是自由贸易的代言。WTO其实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在国际的舞台上制订贸易规则的,而且也是解决争端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实施的话,如果这个谈判功能没有的话,如果WTO再失去在制订规则和调节争端方面规则的话,那才出现了问题。

主持人:作为一个商人和中国大陆做了很多生意,我觉得全球化说到根本是开放市场。大陆在不断开放市场,香港是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呢?尤其是不再是中国大陆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联系点,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直接和大陆做生意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还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蔡冠深:我想先讲一下全球化,因为香港是自由经济,我们总支持自由贸易。APEC代表21个经济体在一些谈的比较南的会议上,比如说最近在泰国曼谷的会议上,有一些国家也讲到了不支持全球化,只是参与讨论而已。 今天大部分的国家是支持自由贸易的,美国远离TPP,接下来谁会被替代谁做领导呢?有人说,为什么不是中国来引领呢?

在曼谷的会议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全球化是一个趋势,自由贸易也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支持,我们讲到中国、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大的自贸协定,还有习主席也在推动FTAAP,也就是亚太地区的自贸协定,我觉得这个太好了。

还有大家所讲到的香港的竞争力,香港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是进入中国的FTAAP的平台,我们依然是大陆最大的投资者,在2016年50%的进入大陆的FDI都是来自香港的,像对外直接投资50%是从中国大陆流出的FDI是从香港流出去的。

谁对中国了解的最深入呢?当然也是香港人了。我们有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城市,香港、北京、上海是同时被提出的,还有很多的中国的企业在进行海外的上市之前,他们会首先来香港上市,所以香港依然是保持着自己的竞争力的。 在新的协定的机制下,不管是什么样的、什么性质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时候都会通过香港去发放一些企业债、政府债券和人民币债券的时候,也是在香港先做。

陈茂波:我想稍微评论一下之前Patrick LOW的评论,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就是WTO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基于规则的系统。这种非常开放、透明的谈判规则来清除障碍、解决争端,对此毫无疑问,这是WTO非常重要的角色和功能。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政治和经济分开讲,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十几年中WTO的进程如此之慢。

像香港这样小的经济体量,我们支持自由贸易,我们不等着WTO来传递成果,而是不得不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我觉得通过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追踪上贸易发展的趋势,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同时我们也是在整个多边系统中是支持者的角色。

陈坤耀:一般来说还是要支持财政长官的观点,WTO也是有区域性的,第20条中就讲到了开放性和促进区域的增长,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全球多边的捷径,就是区域达到自由贸易。很多大规模的区域自贸协定,比如TPP花了15年的时间,但是谈来谈去还是没什么结果。我觉得有时更容易、更便捷的就是从小的事情做起,从一些小的自贸领域和自贸协定开始签起。

我觉得亚洲做事情的方法和西方做自由贸易的方法非常不同,比如看一下东盟,东盟是多年前成立起来的,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2015年才形成了东盟的经济体。东盟的方式就是亚洲的方式,不那么正式,不那么全面,比较缓慢,比较逐步。当然考虑TPP的时候,TPP太全面了,也太正式了。TPP还活着呢,我觉得TPP已经死了。

也许有一天会复活,它不是亚洲的方式,有一点太全面了。把RTL、劳动法放进去,什么都要放进去,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谈判了。我觉得亚洲的方法是更好的一种方法,没那么正式,没有那么全面,中国也可以开始和美国进行谈判。谈出来一个中美自贸协定。这样比让TPP死灰复燃要容易得多。 我觉得这种逐渐的方法形成自贸协定是非常好的,香港也可以这样做,这是亚洲的方式,不那么正式、全面,而是逐步渐进式的。

香港和东盟之间也会更快地形成自贸协定,亚洲是全球的经济增长中心。在亚洲所做的这些事情,也可以成为自贸中一个很好的示范。 我希望香港当局能够做得更快,在香港组成自由贸易的协议和东盟,甚至晚些时候和中亚、南亚,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增长区。

Patrick LOW:刚才讲到了政治和贸易方面,我完全理解你的观点。在我们看到东盟的历史就是要防止冲突,看到欧盟的历史,同时也要避免冲突,这也是在贸易和政治方面有好的互动。 事实看来,目前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或者中心正在转向亚洲,发展得很快。西方有时候听到了这些,进行调整会很难,我们如何有更好的方式来看待这方面呢?如果这成为一个贸易的对抗,那就是出现了不利的情况。

我同意刚才蔡冠深讲到的渐进主义,我同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非正式化。非正式化可以提升合作,这样可以保证稳定,来找出有约束性的承诺,不是强加的,而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所以我同意刚才讲到的观点。

但是有一种不同的配制,FTAAP也很难做,我觉得美国和中国使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呢?如果觉得符合双的利益,很多情况就会迎刃而解。我觉得另外一点是关于区域主义,这当然是个好主义,香港应该进可能形成区域的。但是有风险,这个风险和监管有关系。监管方面的多样性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世界有各种不同的机制、框架,这些机制不是相互补充的。这方面我还是要必须仔细考虑。

主持人:我们讲到了所有的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不断地涌现,很快地涌现。互联网、电子商务、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这些会不会影响保护主义?会不会打破保护主义的壁垒?

Anthony NIGHTINGALE: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大家都知道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指数性、爆炸性的增长。

技术的影响对失去工作机会,在发达国家产生的影响恐怕超过了全球化的影响程度。在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像很多其他的事情一样,我们必须要小心,必须很客气地讲讲经济学。因为在座有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我必须对他们礼貌。经济学家也不见得互相同意彼此的观点。

你不会惊奇的,有人掌握未来的时候想到所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没有任何工作机会,我们马上可以平白地获得收入,那如何利用我们的时间呢?其他人可能会说自动化,在过去的两百年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在不断产生新的工作来替代原来的工作。

我觉得在座的各位,我不相信你们能够准确预测未来。但是有一两点可以肯定,就是要走向未来,比如说用一种保护主义的方式做肯定会失败,这是不明之道。200年前在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有一些不高兴的工人、不满意的工人想破坏纺织机械,当时的纺织机械刚引用到小工厂,他们就破坏机器,他们就失败了。后来我们必须要回到防止进步、不应该搞自动化,比如说机器人方面同样也会以失败结束。

我们必须要相信有开放的经济,必须要拥抱这些变化,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政府能够最好、最佳地管理这些,社会更好地适应这些,当然做起来并不容易。 刚才讲到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预测未来,但有一点是看电子商务。有的人说到电子商务会打破壁垒。但是电子商务带来了一些政府的决议,如何来监管呢?当然有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公平,比如亚马逊能够到世界各国出口,影响到任何的经济。

消费者不要付任何的税,如果付税,对本地产品要付税,对他们并不用付税。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的监管,也可能明天还会谈到金融技术FinTech,各种各样的技术也可以带来巨大的复杂的问题,政府今后如何在这个领域进行监管?

总结一下各种各样的想法,首先世界会面对巨大的挑战,同样会有巨大的裨益,包括不断的机器人化、人工智能等等。同样我也肯定我们将继续要相信开放的经济才是出路,任何类型的保护主义肯定会把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第三是政府必须要非常警惕,不光是政府,各种舆论领袖在各种各样的经济体里要拿出最好的办法来管理巨大的变化。

主持人:对这个问题大家有评论吗?我想说东盟非常重要,很多人谈到了在未来是以亚洲为中心,东盟在亚洲非常重要。

蔡冠深: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很多部分涉及到东盟,东盟的未来对香港很重要,因为你们知道多数的东盟国家都是海外华人在非常活跃。包括中国一带一路很多的海外中国人在东盟国家也来到香港收集资金、筹集资金,然后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非常成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等等。现在很多中国公司走出国门,他们也想去东盟国家,他们先到香港进行IPO上市,然后筹集资金到东盟。

东盟和香港在过去几十年有很长时间的合作,他们把钱放在香港,投资于香港,另外还有很多在东盟的投资,所以东盟也是我们对香港非常重要的,也代表了我们的未来。

主持人:刚才提到香港正在追赶上来,包括FTA,FTA只是对大国、大公司有利。中小企业看不到裨益何在,政府应该怎么做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茂波:我很快地做一个回应,关于香港和东盟的谈判。这个谈判是处在非常先进、前进的地步了,我们还正在努力看看如何完成这个谈判,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谈判。至于中小企业,在香港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雇佣了劳动人口的一半,所以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将非常密切地注意电子商务的谈判,因为这个会带来巨大的机会。一方面,在这方面我们会介入、参与到过程。

另一方面,在香港我们还建立起不同的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有些帮助他们建立起企业以及扩展市场,比如说扩展通达到大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允许中小企业有这样的一种可以得到几万港元的补贴,或者产品技术的解决方法来提升效率,这只是一些例子。 但是中小企业一直是我们香港经济的重要部分,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说,我们会采取推出一些新的计划来支持他们。

主持人:请问Patrick LOW,加入了WTO之后中国不断地增长,确定了传统的经济理论是怎么样的。在大学他教过我了。 Patrick LOW:我教你什么了。 主持人:有人时而繁荣、时而失败。现在展望未来,中国仍然充满了信心来获得稳定的增长。你们觉得中国大陆其他的增长引擎在哪里呢?

Patrick LOW:中国的模式从七十年代开始是非常成功的,基本上包括不断增加劳动力、资本、出口产品,出口导向的经济在很多国家处于同样发展阶段都很奏效,中国已经跃过了这样的阶段。中国政府现在要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看到了下一步,下一步必须是什么样的呢必须是看看更多的内部经济,看国内是怎么样发展,在这方面我想有很多因素导致增长速度放缓。很多国家觉得有中国这样的增长速度就很满意了,所以这都是相对的。

在未来的增长来源恐怕是更难的,如何能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首先涉及到收入增长、需求增长的经济,在国内经济方面中国现在正在努力。 第二必须是结构的改革,国内经济必须要更加有系统性的、更以市场为基础的工作,所以中国经济现在出现更加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经济。

但是在我看来核心的增长来源,在目前阶段必须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效率的改进和提升,和服务业非常有关,如何更好地把事情做好,这些在我看来是是未来增长的核心来源。当然具体的挑战是宏观的一些政策。 中国怎么样,很多人很长时间就在说,有人说情况失控,有人说绝对不是这样。我觉得中国管理宏观经济的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在宏观经济管理的方面是非常重要,我对这个问题并不悲观。

陈坤耀:学生问问题,老师就得回答。我的学生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创新性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好像在1930年的时候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概念,1930年的时候就讲到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会使得一些工作丢失。所以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忧的那种大规模的工业丢失,我们会见到的是结构的变化。

香港在1980年代的时候,80多万人去了珠江三角洲,80万的制造工人变成了20万,所以我们并不能抱怨现代技术,我们不能抱怨失去这种所谓的竞争优势,只要你足够地灵活进行结构的调整就可以了。

另一种方法叫做香港模式,从我小的时候就了解到香港最好的政策叫做最大支持、最小干预。我觉得直到今天来说还是这样的,最大支持、最小干预。这叫做不干预主义,也就是在今天的语言中尽可能地去创造一个最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要由政府来做的,私营部门应该被得到更多的允许去支持他们的生存和繁荣,所以这是香港的哲学。在困难的时候是这样,对于颠覆技术来说也是这样。

我觉得中国大陆要进行结构的调整,从制造密集向更多的创新。如果看一些经济增长历史的话,经济越成熟,75%的经济和GDP就应该是由服务业所创造出来的,但是现在只在大陆占到了55%,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我想再一次把香港放在聚光灯下,大陆非常期望能够促进现代服务业,也就是促进进、物流、职业和技术的发展,而这些都是香港最擅长的。

所以香港应该借此机会,在中国大陆经济发生转型的过程中,香港更应该和大陆进行紧密合作,在广东建立起自贸区。并且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机会,我觉得在中国大陆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进一步强调服务业的发展。

主持人:正在形成的最大的市场之一,就像是习主席所推动的一带一路。如果形成了的话会有65个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请问蔡冠深先生,在一带一路最大的有想象力的市场中,香港起到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蔡冠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未来,首先是中国的未来应该是基于消费的,我是一个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商人。在过去我们从中国大陆买东西卖出去,今天我们不是从大陆买,而是向大陆卖。现在中国的大陆消费着全球最健康的食品,一到假日所有世界各地的美景都是中国人所占据了,他们在进行消费。

消费推动的第二个是庞大的中小企业,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及与在香港的中小企业非常有活力,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知道该做什么,只要政府给他们支持,他们会去做一些其他人想象不到的。在香港我们对中小企业有这样的信心。

还有一点是一带一路,之前讲到了中国香港的经济史,我们现在可以和大陆共同地去发展一带一路。还有通过香港所谓的丝绸之路,比如可以到达埃及、法国、德国、北京、广东、天津的企业,他们是未来。比如对于一带一路来说,我们需要基础设施,所有这些都是大事情,香港人做不了。但是基础设施需要资金、融资,而香港是可以做的。所以可以在资金的融通上。 另外一点是专业服务,也叫做软实力,还有来自大陆的硬实力。

主持人:除了铁路之外,还有机场。 蔡冠深:你为什么讲机场,因为你来自于机场管理局,还有在这些方面的专长。香港不仅是一个超级的连接器,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运营商,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者,我们有钱可以投资,也知道如何去运营,这就是强强联手。大陆和香港合作的话将会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未来。

陈茂波:除了融资和基础设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香港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人文交流。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我们也有很好的国际经验。历史给了我们这样独道的优势,在网络方面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多文化之间的优势。我们有来自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聚在香港。

政府要尽可能确保有一个公平的竞争场所,但同时我们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促进型的作用,鼓励我们行业的发展。因为国际的竞争环境在发生变化,比如说税收的政策。讲到这种有竞争力环境的话,有一些领域是政府应该做的更加积极的,我们的生态系统才能够更加完整。

我的确同意您讲的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香港的企业家和大陆的企业家之间的合作,最近的一个例子就叫做技术枢纽,就是中国大陆的企业家和香港的企业家共同去做的,提升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法律系统。同时有深圳更好的原型设计方面的专长融入进来。

最后我想讲的一点,就是驱动未来发展,驱动大陆未来的发展。我完全同意服务业非常重要,这种结构性的转型必须要发生。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驱动力,就是创新和技术,他们涉及到了不同的行业,而这一点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促进大陆未来的发展。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在座的各位提问。

提问观众:我来自于香港,今天这个讨论的话题非常好,就是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块。但是今天谈自由贸易的话,我想说改革开放的初期我觉得香港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但是今天全球化了以后香港的产业我觉得是空心化的。我想在这里表达一个话题,今天这个话题我认为本来不应该全是香港的朋友在这里,应该有内地的一些朋友一起来碰撞。

香港现在的优势应该是要发展香港管理和服务,这一块做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金融市场非常发达,为我们在直接融资平台,全世界可以在香港做这一块。比如说现在到香港以后,因为我在香港和内地两边做。比如支付系统,内地的朋友到香港朋友,拿着手机在内地一个城市基本上到县城都可以支付买东西,为什么香港在这一块做的不好?我带很多内地的朋友到香港买东西有时候没有办法,买什么都没有办法,手机根本没有办法支付。

在这方面,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其次是要发挥好我们的专长,也就是服务、管理以及金融这一块。

陈茂波:刚才讲在香港买东西的时候用手机付款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是真的。内地跟香港的环境不一样,香港一直以来在老百姓用银行服务、用信用卡、用支票都很方便,甚至于有一个卡,我们叫做八达通,所以在这方面反而我们的压力要从支付方面电子化的更方便的方面,在这方面的压迫感不够,所以这方面的起步相比内地是慢了。

但是不用担心,一方面我们在2016年成立了创科局,现在创新科技是特区政府市政里面的重点,特首给了180亿港币,今年财政预算再给100个亿,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加快发展。 至于你刚才讲到的金融创新的方面,我们在金融管理局里面跟证监会,都设立了金融创新办公室,在这方面会集中力量推。移动支付付款在过去一年也推出了几个新的。 我们起步慢了,但是我们有信心可以赶上,也可以发展得很好。

提问观众:谢谢主持,我是来自于海峡之声的记者,有问题请问陈司长。刚才您在发言当中提到了特区政府有对香港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说是帮助他们通达大陆,或者提供一些技术升级方面的帮助。香港目前是一个比较小的经济体,我们知道中国台湾也是一个比较小的经济体,而且面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边缘的状态。 香港这么多年在贸易自由化、保持经济活力方面有什么经验,比如行政的举措或市场的举措是台湾可以借鉴的?

陈茂波:谢谢你,你很客气。其实台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不少,我以前也去考察过。好像刚才陈教授所说,一直以来我们作为政府对企业尽可能是维持公平的环境,让他们竞争,通过竞争可以不断优化自己。但同时因为经济循环跟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有些时候需要政府予以协助。

我们从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企业提供帮助,比如2008年当时雷曼事件金融海啸的时候,很多中小企业就很担心贷款不容易,所以我们就推出贷款担保的计划,去协助他们在银行贷款的时候政府提供一定的担保,就比较容易拿到融资。 在推广方面,刚才提到给到一些参加海外展览开支的补贴。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为了吸引更多人来,我们的补贴不是给香港的企业,就是给来香港参展的这些人,把这个商机带到门口。

我们对中小企业资源的项目在不同的时间可以很不同,最主要是跟业界有一个比较密切地沟通,然后按照需要去提供。比方说旅游业,我们去年比较辛苦,到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比较好一点,今年我们还是觉得有风险,所以今年我们在财政预算案里面对中小企业、对旅游业提供的资源就会多一点,所以总体可以说是采取这样一个方法去处理。

主持人:大家有没有对其他嘉宾有问题?

提问观众:我是来自于中国钛媒体的创始人和CEO,请问陈司长一个问题。刚才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讲到今年有100亿的预算要推动香港的移动支付的普及及发展,能不能再更详细地讲一下如何去使用这100亿,以及怎么样更高地推动移动支付以及移动互联网在香港的发展?谢谢您!

陈茂波:对不起,我刚才可能没有讲清楚。这100亿不是全给移动支付,其实这100亿是给创新科技方面的发展,具体怎么用?创新科技局跟业界去商量,看哪方面用这笔钱会用得比较好一点。 至于移动支付这一块,在金融管理局里面有一个办公室,在这方面集中力量去推动。如果业界在这方面有什么提议的话,也可以尽管跟我们说,我们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往前推进工作。

提问观众:我是来自于澳门的记者。刚才梁特首讲到了互联互通,从澳门来说我们可以看到香港、珠海、澳门大桥是最大的一个项目,是互联互通现在很快会完成,在明年就开始使用了。 请问各位,你们是怎么看新的互联互通的桥对香港、对澳门、对整个的珠江三角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蔡冠深:这是和东京、纽约、旧金山的相比,从香港的桥到澳门、到珠海,我们整个的广东都能从中受益。目前的发展,从广州到深圳到香港,我是出生在澳门,我经常去澳门,因为把横琴这个自贸区也连接在一起了,这也对澳门非常重要的。澳门大学在横琴,昌隆水利资源也在那儿,整个广州西部地区都能从中受益。澳门在海湾区的西边,所以澳门可以从中大大受益。

Anthony NIGHTINGALE:我完全同意蔡冠深讲的非常具体的回答,我想说的更广泛一点来看,香港关键的一点,一直是有非常棒的互联互通性。就算你不能马上看到这样一种回报的话,比如说在整个项目上的内部回报率,同时高铁也是这样的,香港必须要做,这样才能保持和整个中国的相关性,以及与世界的相关性。但是幸运的是,通过我们特首和财政司司长很大的帮助,香港有这样的资源来支持这种类型的项目。

我想总的来看,不管是是讲大小也好,还是铁路,还是我们的互联网、电讯系统也好,对香港来说很重要的点是什么了?主要的香港的差异之处在世界舞台上来看,就是有非常棒的互联互通性,而这个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观众:各位好,我是来自于深圳卫视的记者,香港在昨天刚刚加入了亚投行,香港期待在亚投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全球化遇挫的今天,怎么看待亚投行的朋友圈持续扩大的现象?

陈茂波:我们非常感恩能参加到亚投行。一个方面是大家晓得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五通,其中第一个通是设施连通,在这方面香港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是我们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不单纯地建设基建,而且是建设以外的营运管理,这一块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角色在里面。

第二个是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的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每年亚洲地区需要投入大概8000亿美元作为基建投资,这不可能都是政府的钱。我们在金融管理局里面已经成立了一个基建融资的办公室,这一期不单纯是准备融资,通过这个平台现在已经凝聚了超过了60家在不同范畴里面的公司,包括有发展商、建造商、投资者,也有专业人士,希望大家可以合作去进行项目的投资、管理、营运。

另外一方面,在这方面以外我们觉得通过这个平台,像我刚才讲的五通里面的民心相通中,香港有特殊的作用在里面。一个是因为历史背景的原因,我们跟国外打交道比较多,对于一些国际的习惯、做法、人情,这些我们掌握比较好。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觉得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特首在去年的施政报告里面,特别提出来我们要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为什么这样呢?设立这个奖学金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轻人可以来香港念书,也支援我们的学生到这些地方去念书。这样的话从这个阶段后,这些人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的大师。我们觉得亚投行,是我们在一带一路方面贡献的其中重要的一步。

我还想回答刚才香港大桥的问题,我简单讲讲港珠澳大桥,我们看看大桥带来的好处,不光是珠江三角洲。我们觉得从香港通过一天就可以到达越南的边境,所以你想到这一点我们的香港在未来带来的益处将会是很很大,带来一种走廊贸易,改进自然的包括货物、商品、资本资金的流动,会带来巨大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短期可能没有,在长期来说会激起人们的思索。四五十分钟就到珠海了,1小时15分钟到中山等等,包括香港的房产这么贵,土地供应这么紧张。恐怕有一些在香港上班的人可以生活居住在珠江三角洲,每天来回通勤到香港上班,下班以后回到在珠江三角洲的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前景。

这并不是说短期就会发生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方向。随着互联互通性的提高,我觉得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会发生的情况。如果出现了的话,就会有一个新的不同的范式和动态,不只是在地产方面,而是在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其他的领域都会发生变化。

主持人:政府来讲最后一句话都是非常合适,政府代表已经发过言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和各位代表!

头条推荐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5676号-2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