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鳌亚洲论坛
分论坛:未来的生产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来源: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9日-11日在海南博鳌举办。

分论坛:未来的生产

- 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人工和就业构成挑战

- 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解决失业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

- 饱受高人工成本困扰的发达国家能否因此重振制造业?

主持人: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

讨论嘉宾:

惠普公司亚太区总裁Richard Edmondson BAILEY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默克高性能材料全球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Allan GABOR

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

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udolf STAUDIGL

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

项兵: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刚才参加了两个环节,我来做一个主持,我是一个教授,我不是主持,但是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个分论坛,这个是未来的生产,我们的时代是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变革的一部分来自于技术的颠覆,技术颠覆核心的部分是制造业本身的变革,制造业本身的变革,改变制造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AI,人工智能,机器人。

其实我对技术是了解不多的,我作为一个商学院的教授,一会我请全球著名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们对他们对于技术,对未来制造会是什么样,如何影响我们制造的流程、方式,如何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分享他们的见解。 我作为一个教授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些颠覆式科技对技术的变革造成的影响,哪些东西可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比如说我就抛砖引玉。

比如说很多的专家对AI、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做了很多的预测和估测,面向未来,可能很多中产阶级工作的机会,包括律师,包括股票分析师,有可能被AI时代的到来来替代掉。我们今天收入财富不均如此之严重,这个新的时代制造,会不会有可能加剧收入和财富不均呢?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能有今天,依仗着我们在座的企业,依仗着廉价的劳动力,挣钱不要命的精神,我们的勤劳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未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仅仅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模式是不是有可持续性?对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要想效仿,从中国模式中学习,这些国家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式又可能会是什么样?而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像发达国家,像德国,美国这些国家有很多很多元素,这些是不是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们让参加论坛的嘉宾每个人用三到五分钟做一个分享,对未来制造的看法,从战略定位,包括个人的看法,然后我们就进入问答环节。谢谢大家。

第一个有请惠普公司亚太区总裁 Richard Edmondson BAILEY分享一下他的见解。

Richard Edmondson BAILEY:谢谢,非常感谢,首先现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涉及两个部分。现在惠普是最大的PC生产商,同时我们也是一个3D打印方面的创新者,我认为未来的生产制造一定是数字化的,除此以外,生产率增长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驱动,比如说您刚才所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我们所深信的3D打印。而且,现在供应链其实是由数据驱动的,有些时候是由消费者直接影响工厂的。

所以这样的新趋势会导致更少的浪费,更高的生产率,提升我们的制造效率。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新趋势已经开始出现了,会影响到我们的资本,投资整个的周期等等。显然我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化,而且还有一点如您所说,就是未来所需要的工作机会,有一些工作岗位会被取代,需要各种不同的技能。

可能和如今的传统制造不大一样,我认为当然了,这样的变化需要时间,而且,我们都有机会对教育,还有技能培训都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未来的变化。

项兵:下面我们就有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士,董明珠女士在中国是不需要介绍的,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

董明珠:我觉得这个时代是在变化的,企业生命力在于创新,格力是典型的传统的制造业,我们靠大量的人工完成我们的产品和市场贡献。随着大数据的时代来临,我们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我们担心人的问题,我们从过去的人工到智能转变,实际上人的变化也在发生,就是人要改变自己,不是像过去一样,我们更多培养是人的智慧,还是用人控制机器的。

所以格力电器发展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是效率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让我们的产品更精准了。对市场的需求可以说满足了更多他们的生活品质的要求,所以这个时代到来并不是说我们感到恐慌,而是我们更应该感到骄傲。 对我们传统制造业来讲,最大的难点是选择人才培养的路径发生了变化,过去人工只要老老实实把螺钉打扎实了就行,今天不是,今天是尽可能发挥创造,这就是一个新的时代。

项兵:谢谢,面向未来创造,智慧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教育体制也要做出重要的变革。美国的领先还是值得我们很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们有请第三位嘉宾,默克高性能材料全球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Allan GABOR先生。我们两三年以前给他们公司高管和理事会在上海做过一次报告,也非常荣幸在这个会上再次见面,有请。

Allan GABOR:我们认为我们现在赢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征兆,他们体现出我们必须要适应这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一些好的地方,比如说提升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消费者受益了,但是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挑战。 比如说在麦肯锡报告上,我们可以看到400到800万人可能会到2030年失去工作岗位。同时,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可以帮助我们,而且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企业也是如此,无论是制药企业,特种材料企业,或者是特种生命制品企业都是如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清晰的征兆,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通力合作,对工作进行更好的教育,顺便一提我们在世界上有60个市场都设有分支机构,我们要帮助他们驾驭好这些技术,并且确保这些技术能够为明日所用。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我们要拥抱人工智能,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或者说把我们的劳动力的技能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学习一些更高级的技能,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后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这个词其实已经有60年历史了。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确实发展得很快,但是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的发展,都已经取得了非常实实在在的成就,比如说在生命科学领域。

正是这些新的发展让我们更好的进行流程控制,让我们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或者说在这个基因测序当中我们也使用机器人,这在几年前都是无从想象的。所以这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我认为这些新的发展确实会导致说有一些工作岗位失去的。 我们这方面企业和政府需要一起合作,更好对于所有的员工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我认为对于中国可能还有印度必须他们要做好准备,而且他们能够很有效应对这些变化。

项兵:好的,等下我还会有一个问题问您。我认为中国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日本模式,一个是德国模式。我们知道日本模式主要是特别关注细节,或者所谓的匠心,这也是日本政府所推动的一些发展。我觉得这一点,所有工匠精神确实是很难培养的。个人我其实更偏好德国的模式,也就是说对工人进行职业教育。现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技术颠覆,我觉得这对于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比如说未来汽车制造中不需要人力了,不需要所谓的工匠精神了。而且对于德国模式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于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中国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如何应对这些技术颠覆呢?等下我会问您。谢谢。

下一位分享的嘉宾是来自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udolf STAUDIGL。有请!

Rudolf STAUDIGL:发音还算比较接近。和您刚刚所说的非常相似,从化学工业而言,我们也看到一些变化。因为现在化学工业也在走自动化的道路,虽然说我们做自动化已经很长了,有很多工厂和雇员受到了好处,感受到了一些益处,毕竟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高危企业的作业,这个说明了智能化优势,同时我们也展示了一些方向。

现在人都在使用一些增加附加值,不具有危险性的作业,现在人都受到了智能的影响。现在我们利用一些数据驱动的技术,我们把它称做4.0也好,在德国我们反复强调工业4.0,还有人工智能这些词汇,我们就需要人们了解我们现在人们已经面临到的这样一个机会,面临的局面,这非常关键。

我们需要获得充分,并且正确的培训,运用这些AI在生产制造领域我们还需要人们充分的了解细节的重要意义,流程的重要意义因为有的人工智能的参与和进入我们就可以持续提高生产流程和生产作业,从长期来看我们计算机的有效性以及计算机和人类大脑相比的一些短处也会彰显出来。

我们会需要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雇员和培训人员管理好这些计算机,我们需要更好的调整这些流程,我还仍然非常相信随着现在工作不断的深化和演化,越来越复杂的一些材料技术也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新的出路。因为高复杂的化工材料和化学材料在长期来看也需要一些熟练工,他们需要了解金属,还有电化学,塑料技术等等等等,我们也需要一些成熟的技术工人,他们懂得去管理,去控制。

我觉得为了保证政府政策的一些到位,我们很大程度上是要看看政府怎么样去真正的建立好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相应的技能更好的管理,满足未来工种的需求。我们需要熟练工,他们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使命,这是我们成功的一些必要因素。

在我们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我们的员工会反复学习技术变革的原因,所有的专业人士和专业技术每20年就会进行一些更新,同时我们还会不断扩张大家学习的途径,现在我们有机电一体化的工人,机电课程,我觉得良好的补充了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大家也可以相互学习,我们也可以全球去推广这样的教育系统,谢谢您刚刚的补充和解释。

项兵:下面有请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有请。

袁辉:今天我觉得这个位子顺序安排很好,前面四位企业家基本上都是制造业,我是来自人工智能,因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未来的生产。所以基本上主要核心会谈到人工智能如何会对未来生态产生重要的意义。刚才大家谈的比较多是宏观的层面,未来生产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和什么样的阶段,我想简单总结一下。第一从传统制造业,包括未来生产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动化阶段,首先我们要从传统的手工生产进入自动化生产。

其次是第二个阶段,数字化阶段,因为我们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大量产生数据,而且我们所有的流程应该要电子化。第三个阶段才会进入到智能化的阶段。所以从整个全球制造业来看,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不能对所有的企业去讲,你今天马上就要拥抱人工智能,因为你连自动化都没有完成,这个要因时、因地,因企业来谈自动化的问题。

我想这是第一个从阶段上我们要清晰的概念。第二人工智能对整个制造业的变革,在未来三个阶段当中是逐步呈现,至少有四个方面是有重大赋能的。第一方面,叫做预先性维护,现在我们有很多大型的设备,高附加值的设备维护是没有时间确定性的,成本很高,价值很低,通过人工智能对数据的监测就会非常有效帮你预判,什么时候是最优的时间,最合适的性价比维护这样的设备。

第二,异常检测,今天很多检测上面我们要么是用人工的,要么是用初级的手段,而没有有效的分析这个数据什么时候会产生异常,这个会非常有效改变生产的模式。 第三工艺流程再造。因为地数字化了之后,有很多数据是被挖掘新的价值,另外现在整个需求也在变化,从我们大规模传统生产制造,可能跟着市场,个性化的需求,重新推演,生产为谁生产,所以工艺流程再造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附加值。

最后关系到客服,不仅是电话客服,机器和机器之间,机器和工人之间有很多再造,从自动化数字化,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预先维护,流程再造,异常检测,到最后的客服,从整个不同的维度,人工智能都能够赋予未来制造业不同的展现。我们之所以会大量的谈人工智能和新兴科技对未来的改变,是因为我们全球已经到了工业4.0,或者新五代、第五代技术颠覆也好都代表什么行业呢?代表我们在新兴科技面前我们科技要发生变化。

我们在传统和标准重复性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冲击?从我的角度来看,有一些数据是超乎大家想象的,人工智能不是只有简单机器人这一个部分。我们人工智能是什么概念?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人工智能。比如说很多企业都有呼叫中心,我们曾经帮一个银行在一年之内节省了9000名新增岗位。先进的呼叫中心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人将不会存在,就像我们当年300万女工下降,冲击就非常大了。

我们会有德国和日本的模式,我们有职业再培训,再教育。但是这个够吗?我们会面临大面积失业吗?我的观点,可能不会面临大面积失业,可能会面临大面积转岗。 今天小学生还是重复不断在记死记硬背的知识,在机器面前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我只是简单抛一下这个话题,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

项兵:感谢,我有几个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技术的挑战和技术的颠覆,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的企业究竟该怎么去做?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以及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处于龙头地位,以及我们未来有什么愿景,我们的企业会成为什么样子?

第三,大家是否有任何建议,任何想法,现在的这些,像美国,像德国,当然没有这样的日本大型制造工厂的称呼,当然中国肯定是大型制造工厂了,我们有很多传统企业,像格力电器,还有新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企业的出台,在全球竞争格局上大家觉得哪些国家更有优势呢?在我们新的制造格局,时代之下,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可以逐一回答,然后再进行一个问答环节。

Richard Edmondson BAILEY:什么的企业愿景我们将会真正的去规划,在哪个行业我们都需要为客户增值,不管是消费者的行业,还是做简单企业生产的。我觉得一个基本的趋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投资针对是3D打印,3D打印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概念。

董女士和Allan GABOR说到了,我们需要更加安全、高效和更加有定制化特质的这些产品,而3D打印就是良好的工具,不光是负责设计,还有生产领域,这是我们政治、企业要思考的地方,我们要给予一些培训给工人,我们惠普也非常感兴趣,我们也会为培训做出重要的一环,这个应该是政府、企业联合思考的一环。

董明珠:刚才主持人说哪个国家未来做得最好,我觉得这句话不完整,未来应该是哪个企业做得最好。这是第一个我的观点。第二个观点,我认为未来一个企业要想能够生存下去,还是要围绕着你怎么样让你的用户满意,以消费为导向的一种研发才有生命力,鉴于现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互联网时代。每个阶段不同,机器人是解决了一个岗位问题,数据是解决了一片、一个面的问题。

确实我认为在互联网新时代取决于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人,而不是哪一个国家。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观点,我特别认同3D打印,3D打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得量少,所以成本很高。使用它的人,它的需求量本来应该很大,因为成本高,而改变着我们的需求。未来我们依赖于政府给我们搞培训,企业也要重新定位,你如何培养你的人才非常重要。

只要你永远记住,创新挑战是未来企业必不可少的两个词,我们要围绕提高消费者生活品质为导向,就能跟上未来的时代。不是自动化了就能够代表未来的生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考才能够决定你能不能代表未来的生产。

Allan GABOR:确实比较困难,从默克的角度谈谈,我们有三个创新的业务都位于中国,一个是特种材料。就是平板制造,还有制药,还有生命科学都非常创新,而且我们有相关的研发机构都支持相关的落地,我们的目标在已经非常本地化中国企业的目标就是要继续推动创新,我们认为我们未来还需要更加的本地化。

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创新中心,把我们最新的创新成果,从全球伙伴里面的创新成果到中国落地。所以我们结合了两方所长,一方面我们有默克在全球的网络,同时我们还把中国本地的创新通过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络提供给了中国客户。我特别欣赏刚才董明珠谈到的这点,中国制造为世界所爱,这确实是非常理想的抱负。我们希望默克也能够让我们的产品符合本地需求,希望未来我们这样的创新能够实现。

项兵:其实,我要进行一下区分,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全球视角,或者说全球责任,我还记得有一家领先的德国企业到中国的一所大学,当时介绍说这是德国公司的一位董事局主席。那位德国主席说我要澄清一下,我不是一家德国公司,我是一家全球企业,这点很重要。我认为中国企业要想变成全球企业的话,我们要忘记我们是一家中国企业,我们是一家全球的企业。

所以,这就是要所谓的进行区分,这也是所谓的中国制造和德国、日本、美国的区别,印度也是。印度未来也希望成为制造业大国。

Rudolf STAUDIGL:我还想补充一点,瓦克化学希望在各地都能够符合当地的需求,在中国就是中国公司,在德国就是德国的等等。当然,我们要想在各地都取得领先地位,我们要有一个全球的视角才能够融会贯通,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维持本地化,因为很多我们的资源都来自于本地,只要我们还雇佣中国的员工,我们就一定要面前中国员工的需求,在美国亦是如此,世界其他各地也是一样。

未来我们公司希望能够做大做强我们的化学品业务,我们认为到2050年我们还是有机会能够让我们的化学产品不再那么依赖于石油作为原材料,我们希望化工企业的碳足迹能够降到足够低。所以,现在我们至少提供两种材料,马上就要实现降低碳足迹的目标了。一个就是硅材料,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了。现在它只用甲醇,而不是用石油。还有多晶硅,这是光伏电池的一个原材料。

所以,我们谈到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需要这种材料。所以,你说没有硅片,瓦克、惠普怎么能够继续经营呢?开个玩笑。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知道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其实都依赖材料。而材料的创新又来自于化学方面的创新,比如说3D打印,要想进行3D打印就得有好的材料才能做到。

所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像我们这样一家材料化学企业可以打造未来,目前,我们是唯一一家企业能够使用硅材料进行3D打印的。这确实是非常有前景,有做头的材料。

谈这个话题我想首先应该看一下整个宏观的背景,我们讲今天经常会谈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主导的国家。但是第四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没有一个主导国家。代表现在全世界进入了更复杂,共生的状态。今天在这样一个共生的时代,所谓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应该是所有国家,所有企业怎么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发挥动力的时候,第一个叫做大背景。

第二,我分享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这个行业,我们怎么看这个未来,人工智能化现在有第一个特征是AI+,AI+所有的传统产业,我们现在看到无人驾驶等新兴科技,但是大家要明白,人工智能并不仅仅只是创造原来没有过的东西而存在的,人工智能真正的价值是赋能所有的产业,不是为了摧毁和颠覆传统产业,而是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

我去年跟法国邮政,法国铁路,跟他们聊,我说中国所有的人拿着手机进地铁站之前就可以知道下一班地铁什么时候进站,知道地铁里面有卖什么口味的面包,法国铁路听了非常激动。我们如果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不会拒绝你。我回应一下董女士讲的我们怎么做好的企业,对传统企业现在最大的焦虑是什么,怎么运用新兴科技。

我们不要惧怕新兴科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看到我们的状态是 在什么样的状态,比如说制造业,数字化阶段,智能化阶段,我们根据实际需求去找全世界适合我们的技术,帮我们改造,升级,提升我们的价值,真正把新的科技落到实处,而不是空谈概念。

项兵:我们这次对话确实有几点非常有意思,我确实非常同意刚才讲者的观点,我们为什么不能老谈颠覆性技术,为什么不能有建设性技术?所以新的变化有些有颠覆性,有些有建设性,我认为超越性的变化是正确的说法,第二点就是全球化。我认为所有的中国公司都要更上一层楼。有时候中国公司只倾向于打造中国品牌,也就进行本土创新。

但是大家可以看看真正的全球化公司,比如说惠普,它决不会说,我们不会来中国创造一个美国品牌的,不会这样的,现在惠普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公司了。 如今这个时代实在是太过全球化了,你必须要统筹全球的资源才能够继续生存,因为没有任何单一一个国家拥有所有的人才,不可能什么都做得最好,哪怕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但是也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必须要统筹全球的人才和资源。

Richard Edmondson BAILEY:我想补充一点,因为我之所以要提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帮助到大家。我认为有时候你要做选择,在哪里进行生产制造,在哪里进行下游的采购,或者说在产品、零售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最后创造股东价值,或者是在各地的社区创造价值。或者说是提升环境的帮助,我觉得这些都很有意义。现在全球价值链可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技术,每一种元素都会带来新的好处。

而且,现在如果你要想持续创造股东价值,不能只限于一个地方,必须创造新的模式。 中国也到了这个阶段了,过去500多年从文艺复兴到现在,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西方人提出的。中国人一直在追随,拷贝,这个单向交流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中国经济已经第二大了,但是我们还没有提出管理理念为世界所学习,拷贝,我们现在还没有。

今天我们没有像亚当史密斯,像青霉素这样的发明影响世界,改变世界格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可喜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包括未来制造,我们中国确实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这给了我们历史性的机会。

项兵:现在我们就进入问答阶段。

提问:非常感谢,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董主席,您说格力电器曾经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我记得几年前您还有8万名员工,现在已经降到了6万,我想问一下您对格力电器的未来怎么看?就是对于这些蓝领工人,有多少人还能保住饭碗,在未来十年,您认为到底会有渐进的变化,还是会有突变呢?谢谢。

董明珠:谢谢,我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说,我现在告诉你会是什么样的。但是,我想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说简单用自动化替代我们过去的人工以后,就进行减员,而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我认为企业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这些人变成有用的人,从过去用体力改为用智商,这是企业给社会要做的事情。你刚才说我以前是8万人,现在是6万人,我觉得我的数据不是在这里变化,是人才培养队伍上发生的变化。

过去8万人产值800亿左右,现在我们也是8万人,但是研发队伍占了1万人左右,产值达到了1500亿。真正要淘汰的是不想干事的,肯定要被淘汰,而且刚才大家讨论的话题非常有意义,现在不要讲哪个国家的企业,而是哪个企业。我的观点是想亮出来,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不是单一国家的力量,而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改变。同时,我觉得刚才特别有意思,如果没有新材料,我们的惠普也不行。

这个是很有趣的话题,就是共赢共享的时代到来了,我们不能卡别人的脖子,我们所有的发明是为别人带来新的成长,这是我们大数据时代一个新时代的选择。 所以今天我们能从不同的国家,几位能有幸坐在这,这也是我们重新认知的问题。比如说刚才讲的多晶硅问题,我们也需要,我们做的储能设备,新能源都跟传统企业结合起来,这就是很大的技术革命。所以技术创新是永远存在的,关键是人的创新,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如果我们是保守的观念,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很难成为全球性的。我们再也不是过去逐利而行的时代,我认为从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创新,我相信创新我们也能够创造出别人意想不到,给别人带来改变的事情。

特别是刚刚讲的现在的国际标准都来自于德国、美国,我们中国目前没有,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因为我们有一个心胸,不是因为我们过去落后就甘于落后,不因为你过去先进,未来就一定要先进。我认为要携手同行,就像贸易战,我觉得不应该贸易战,世界应该携手同行。谢谢。

提问:这个问题是给袁辉先生的,我是悉尼科技大学的,负责国际事务,现在在这个AI时代到来的时候,在校的大学生,以及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包括回国创业的大学生,您对他们有什么忠告?

袁辉:谢谢,今天对所有的年轻人来讲都是很好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现在我们也提到我们过去有很多事情,可能没有像发达国家提出这么多令人兴奋的,或者令人激动的事情。我的观点实际上是很简单,事情都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过去我们几十年很难出世界级企业,是因为国家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但是,未来包括现在,我们陆续出世界级企业,也是国家级发展阶段决定的。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要在历史洪流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说在海外有很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中国是非常好的舞台,因为这里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有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而且这里有巨大的,正在变革的一种机会。而且国家在今天也给了我们所有人,包括年轻人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非常务实的,我为什么强调务实呢?因为年轻人的心气比较高,理想比较好,但是不要好高骛远,而是应该脚踏实地。

我们AI+是加传统产业,落地产品,不是天上飘的东西。要把你们学到好的知识、经验,结合中国巨大的发展机会,把它变为现实,我相信对这个国家、世界都会有不可想象的前景。

项兵: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创业和创新的时代,因为我们国家在拥抱这些新的科技方便应该不落后任何国家,美国投入AI占全球40%,我们占30% 。还有很多行业可能新的一轮放松管制,产生一系列增长的机会,所以年轻人的机会是要有的,刚才谈到怎么接地气,新的放松的行业可能拷贝为主,过去你拷贝就可以拷贝得很成功,但全球竞争下家电、汽车没有创新是没有未来的,也需要政府给他们压力,为了自己的发展必须要创新。

Allan GABOR:这个问题,现在中国有很多创新中心,他们是由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通力合作做成的,我听说现在有很多好的机会,就是充分释放这边的创新潜能,并且把这些创新成果和如今一些急需解决方案的大问题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的创新中心所做的事情。 我们试图让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一起工作,但是同时,又让他们聚焦,聚焦于今日的重大挑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现在的毕业生来说,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天合光能:我们也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制造公司,我今天想问的问题是我对未来生产的理解,一方面是未来的制造的智能化,另外一方面是未来产品的智能化,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更多是制造的智能化,所以我想听听能否从各自的行业谈谈产品未来的趋势。谢谢。

董明珠:我先说一下,产品智能化,实际上我们在消费品当中过去我们需要是一个功能需求,但是现在更需要的是舒适性需求,让你的生活质量提高。第二,大数据对消费者带来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服务的改变。现在我们全球所有的空调,消费者不用担心有没有质量问题,因为我们后台就用大数据支撑了,所以提前把产品的服务已经做在使用过程的前面了。根据一些数据变化,经济分析以后,就知道这台空调预知要出什么问题,后台就可以维护好。

如果我们遇到是大的硬件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能判断出来,就可以直接通知当地上门解决了。这是未来智能产品里面,不是我坐在那怎么样,人都不要动了。那么人活的价值都没有了,你都不需要动了,应该是人与物之间怎么更协调,让我们生活得更健康,这是我们的分析。 刚才讲机器人讲得太到位了,以后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满足这个需求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Rudolf STAUDIGL:我想要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因为我们正好都是在光伏产业的。无论是在大学做讲座,还是其他地方,我经常做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有70亿人,到2050年将有90亿人,我们就假设现在每个人的平均用电量和现在70亿人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月要建一座核电站,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想个办法,以一种非常低廉的方式发电,但是同时又要确保不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我认为未来正确的发电方式就是把太阳能,或者说光伏,还有风能以及天然气发电有效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清晰,我们需要提升效率,现在光伏产业有非常巨大的机会,比如说对于非洲的人,因为在那里可以进行水压缩,然后进行灌溉,而且还有太阳光,我们还可以进行教育和沟通。

所以我认为光伏在未来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而且现在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想简单补充三点关于产品的问题。首先,数据分析正在改变我们的供应链,现在消费者完全可以从他们的智能手机上给我们的生产制造发送信号,来改变我们生产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要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我们推崇3D计算,它其实可以推广产品的个性化,而且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江苏民营制造业企业:我父亲从1986年创办,一直做到今天,我们当前面临很大的转型升级的压力,我想请教一下董总和袁总。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我们的民营制造业的优势和机会到底在哪里?我们现在是比较迷茫的阶段,谢谢。

袁辉:按道理董总的答案会更权威,但是我分享一下,现在的民营企业、传统产业,不仅是我们讲制造业本身,实际所有的行业在今天,甚至包括人工智能的行业都面临不断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所以转型升级我个人观点不可怕,今天要着火了,不是所有家都着火,不要太焦虑,太焦虑动作一定会变形,心态要保持平稳。

第二点,怎么保持转型升级,我们肯定要拥抱新兴科技,但是拥抱新兴科技很关键的点在哪里?很多传统产业说我不知道怎么拥抱。现在就是把制造公司和新兴技术公司绑在一起,两家是谈不拢的,这是目前过度阶段带来的最根本的问题。我觉得要解决问题很简单,可以学习一下投资的原则,什么原则呢?中国投资人,只投两种人,美国是不是有先例,成功与否,中国市场足够大,有足够的市场红利。

第二,你现在能不能赚钱,比如说你现在拥抱能源、电池,无论谁来跟你谈,第一他给你三年的愿景是什么,三年的规划是什么,当下的切入点是什么?以这种思路把握未来的趋势,同时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同时在每一个当下的切入点看到扎扎实实结果,这个就是民营企业,传统企业应该做的。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董明珠:你问的这个问题正好我现在也在做。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这点要有信心。第二要从根本上解决的就是你的产品质量。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电池,可能有人说,用密度来认定电池好和坏,但是电池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我认为你密度再高,最后这个企业还是没有办法支撑下去,因为你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存在隐患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新能源这个行业前景是非常好的。

第二目前在全球来讲大家都在讨论,像过去我们讲空调被哪些国家,有多少年的历史,已经被掌控了。在这个领域里调动它非常困难,关键是要培养人才,第三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然后耐得住突破。你要把赚钱这件事先放下,只要你能够生活,能够维持你的经营就可以了。关键是从技术上要突破。真正带来是颠覆性的改变,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只有颠覆性的改变才能够享受到新时代带来格局的变化,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做这样的选择,而能够支撑它的反过来还是我们的产品,民营也好,国企也好,企业要有两方面把它做好。 我觉得技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管理。你的竞争力,我们有时候在竞争力上,企业败就败在管理上,我就提这一点建议。谢谢。

项兵: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学会憋得住,这很重要。下面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我们是广东亚太创新研究院,我是搞智库的,未来产业技术变革越来越快,我感觉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怎么结合起来才能够拥抱未来的工厂和未来的生产生活,谢谢。

项兵:面向未来我们国家有一个传统历史,强调科技,科技的重要性是无可质疑的。但是我们国家同样稀缺的是人文资源,因为将来中国的再次崛起,技术方面的对接问题不是特别大,管理的对接慢慢磨合,我们也能节,但是最大的挑战是价值对接,这个解决不了挑战会多一些。这是2005年我们把人文课程引入进来,这个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一直重视科技绝对不是错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科技是浮在水面的,也非常重要。下面请各位分享一下未来生产的趋势。

Richard Edmondson BAILEY:我们会关注人,我们会关注价值的分享,我们也会关注我们的整个行业的发展,当然,什么样的技术是必须的?首先我们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是来自于人类,而不是来自于一些计算机,所以我们要考虑人类如何创新,谢谢。

董明珠:我也是一样,认为未来是美好的。因为未来是需要去挑战的。人是主宰一切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人是最伟大的。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挑战性越来越多,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也越来越多,无论怎样,我们都是在拼搏当中成长的。没有拼搏不可能成长,所以挑战永远是我们的话题。就是因为挑战,我们才感到幸福,所以我觉得习总书记讲的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作为我们来讲,我认为是未来的生产力,谢谢。

Allan GABOR:我认为未来要想成功,就是一方面要提供本地化的解决方案,但是同时要提供全球领先的技术和能力。我认为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并且采纳、接纳这些新的技术,提升我们的制造体系,刚才我们已经长时间探讨了这些话题,而我认为这些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都是我们所急需的,因为未来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比如说人口老龄化,我们必须要想办法确保那些护士、医生,能够让他们有很高的薪水。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负得起这些医药费,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医疗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想为这些有尊严的生活提供资金支持,必须要从我们所制造的产品当中创造足够的价值。

袁辉:首先我提一个问题,中国四书五经提过最多的最多的词是什么?是“天下”。所以,中国老祖宗为什么给后辈们不断的教育天下这个词,很简单。当你心中有天下的时候,天下就容得下你,当你心中没有天下,天中就没有你的立锥之地,我们谈未来所有的生产,人工智能变迁,心中都要有天下。如果你的方向不对了,你就没有天下。我们现在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件事,就是应该为全人类创造价值,心中有天下才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项兵:讲得非常好,大家都知道美国在创新方面,N个方面都是领先的。大家都认为美国创新能够做到引领,按我的划分,美国是唯一的能够出现一大批颠覆性创新的国家。为什么呢?我最近几年去美国大学比较多,美国真的能有这些创新,真的是为了兴趣、爱好研究的。哈佛大学有一批年轻人,我这一辈子就想把这个黑洞研究清楚,我的同学变成什么样跟我没有关系,天下在变,初心不变成,有定力,人各有梦,才有对立,这是面向未来。

显然,未来的生产制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化,在未来五到十年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首先我们要秉持开放的心态,迎头面向这样的挑战,第二我们要意识到所有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潜在社会影响。有些我们可能并不想要,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所以今年长江商学院我们确保他们必须要接受提升一个社会提升计划,因为我希望他们要做好准备,意识到这些技术颠覆带来的社会影响。

第三点,面向未来,至少是中国公司,如果他们想成为真正的全球企业,他们必须要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因为我们要知道,中国不能什么东西都做得好,有时候我们必须要忘记自己的中国身份。我认为我们东方必须要承担起全球的责任。 我要感谢各位出色的嘉宾,为我们献计献策,我们也想感谢各位参加这次探讨,谢谢

头条推荐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5676号-2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