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鳌亚洲论坛
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来源: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9日-11日在海南博鳌举办。

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

- 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自身的独特优势?未来定位是什么?

- 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特点和难点是什么?大湾区有效“融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

主持人:冯氏集团主席、国际商会前主席冯国经

讨论嘉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

南丰集团CEO、香港前财政司长梁锦松

主持人 冯国经:很高兴你们来今天的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的论坛今天是非常荣幸,有5个非常高见的人士谈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首先很快地介绍一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先生、澳门的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先生、再有我旁边的樊纲教授,是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的院长。最后就是我们香港梁锦松,他是香港南丰集团的总裁,也是从前香港财政司司长。

这个大湾区我看是一个很多人都谈这个题目,这是非常重要的题目。国家的发展、区域的发展,我们城市的发展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大问题。这个湾区如果我们看一看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可以比拟全球很多的大湾区,比如东京的大湾区,纽约的大湾区,三藩市的大湾区。在经济方面,我给各位一点点背景,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是1.3万亿美元GDP,9个城市加上香港、澳门是1.3万亿美元。

如果2016年看一看东京是1.8万亿美元,还有纽约差不多1.7亿美元,三藩市是8000亿美元。这四个大湾区你们看到是差不多的大小,可是有很多研究显示,如果我们看一看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达到4.6万亿美元。这时候我们预计可能东京达到3.2万亿美元,纽约是2.2万亿美元。我们到2030年比纽约大湾区是差不多一倍。

我们怎么样可以达到今天讨论的主题,今天我们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请嘉宾发言,第二个环节就是嘉宾的讨论,现在进入第一个环节,我先请我们的林特首,请您发言。

林郑月娥: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首次以行政长官的身份出席海南博鳌举办的亚洲论坛,并首次踏入风光秀丽的海南。要在5分钟之内把这么丰富的粤港澳大湾区讲好,我准备了一份讲稿。本次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符合先进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启发。2016年出版的名为亚洲2025年的刊物中说,亚洲将迎来一个极为重要的十年。

推动亚洲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将不单是它的规模或者是它的高速增长,而是它的创新能力和与世界的联系。在亚洲发展大局里面看今天下午分论坛的主题,粤港澳大湾区就特别的有意义。这是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的建设,它的成功将决定于它的创新能否为这个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而且它能否发挥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以及全世界的重要联系。

无论是在创新或者是在联系方面,香港都可以为大湾区做出重要的贡献。首先,“一国两制”这个创新的政策方针,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优势。粤港澳三地会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点。 第二,香港拥有自己的经济、社会制度法律,加上自由开放的市场,优良的法制传统,以及跟国际标准高度接轨的营商环境,可以一方面向国际的企业引进来大湾区,另外一方面助力内地的企业走出去。

第三,本届特区政府力求创新。我们已经先后成立了行政长官创新发展顾问团,冯国经就是我的顾问团的成员。另外我们也成立了一个政策创新及统筹的办事处,也正在大力度推动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在联系方面,香港拥有全球货运第一,客运第三国际机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5所全球100强的大学,正在快速冒起的文化艺术枢纽和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各方面的连通。

香港在未来一年将开通三个重大的跨境的基建,到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要建设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创新思维,解放思想,中央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很快要出台,我们也有责任让我们三地的人民和海外的企业增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了解,为此三地政府正筹备举行宣讲会,和一同到海外推广。

各位朋友,我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新的前景充满信心,深信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会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政府往后的工作增添动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冯国经:接下来有请马省长。

马兴瑞: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梁维特司长,尊敬的冯国经主席,樊纲院长、梁锦松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感谢本届论坛专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分论坛。让我们有机会与各界朋友一起共同谋划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进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1日亲自见证签署了大湾区的建设框架协议。当时有林郑月娥特首还有发改委主任等,我们四个人签署。今年3月7日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应该说,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明确了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基础坚实,潜力巨大,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刚才主持人讲了,我这个数据是新一点的,纳入大湾区规划的范围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的九个市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土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长住人口大约6800万,均居世界四个大湾区的首位。

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人民币的水平,拥有16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所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实力也相当的丰厚,前景无限。广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密切与港澳的合作,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大湾区建设协调机构,构建联系紧密、沟通高效,协调有力的三地合作机制。前一段和林郑月娥特首沟通这个事情。

二是破解一国两制体制机制障碍,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三是深入投资便利化,畅通三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便捷流通。四是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聚焦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点林郑月娥特首提了几次,我们很有希望,能够建设成这样的创新中心。

五是强化教育医疗人才,社会保障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更加便利,建设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六是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三地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把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把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到大湾区考察交流,通商贸易,创业投资,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嘉宾朋友身体健康,事业兴旺,谢谢大家!

主持人 冯国经:请梁司长发言。

梁维特:首先非常感谢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马兴瑞省长开的头。我今天的稿子虽然是本人自己的想法,我要服从组织,还是服从我的上级。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向各位领导和嘉宾、朋友表示真诚的致意。融入国家发展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重大的机遇,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重视,并统筹参与与港澳大湾区的工作。组织跨领域的调研团队,同不同有关研究机构在大湾区多个城市开展深度的调研。

今年两会结束后,与马省长三地政府间的协作做了深入的沟通,面对新时代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澳门将根据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发挥功能,积极参与与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局。建设以中澳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交流的合作基地,这个定位按照方向积极配合落实发展。与我们大湾区的城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我认为既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高层次的协调,又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留各级符合措施的灵活性,兼顾各方不同的利益,既要体现规模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要精准发力,发挥各方面的独特作用。既要鼓励创新驱动,激发区域创新,开发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又要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并通过创新和提升再造传统产业的优势,积要重视大型企业和机构的引领,又要兼顾中小企业青年人的参与,为广大市民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机会,打造平台。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要发挥澳门的优势,特别是利用澳门与葡语系助力大湾区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建设中葡人民币清算中心,用好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为中葡企业提供配套基金结算服务和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结合葡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求,探索澳门发展各类的资本市场。促进大湾区与葡语国家经贸交流,继续积极与珠海合理做好合作。作为澳门与广东省合作参与与港澳大湾区的其中一个切入点,已经完成规模为200亿人民币合作发展基金的工作。将尽快签署有关的协议,并全面启动。

第二,发挥澳门旅游休闲中心的优势,加强建设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与大湾区共同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澳门将发挥旅游管理,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优势,与大湾区的城市加强旅游教育合作,共同提升服务水平。

第三,加强科技产业,与大湾区共同开拓中药产品和合作的国际市场。加强与大湾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健康服务的合作。以中医药产业为平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促进大湾区中药企业通过澳门开拓葡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在今年3月底,在澳门举行的欧盟澳门委员会会议上,三方同意开展专家层面的信息交流。

第四,发挥中西文化交往历史悠久的优势,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促进大湾区与沿线国家,特别是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葡的建设。 我们还会将跟我们湾区一样,推动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创新通关的模式,提升口岸通关的便利水平,推动资金流、信息流等。打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美丽的大湾区。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感谢。

主持人 冯国经: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就是我们嘉宾的讨论。首先我先问一下还没发言的两位嘉宾,我们刚刚听到三位领导他们的看法,他们具体的计划,怎么样整合我们的大湾区。你是中国有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你从这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想说的?

樊纲:听了三位的发言,三位积极看待大湾区这个事情。大湾区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因为中国现在正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需要大的空间、大的城市群的形成,大都市群的形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住房、交通、人员就业,新的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空间。大湾区就是这样一个新的空间,雄安为京津冀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我们珠三角也是一个大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需要我们融合发展,具体怎么发展,大家还可以继续讨论,需要融合发展,需要利用好这个大空间。潜力巨大。 刚才你也讲了,马省长也讲了我们的GDP是多少,还要另外一个角度,人口是多少,现在是6800万,我们预计2050年,这个地区可能是1.2亿到1.4亿的人口。这么多人现在大家知道人重要,人口重要,这么多人聚集发展,将来的潜力巨大。

这么多人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各种体制、机制,今天各位首长也讲了很多,一会可以继续讨论。非常振奋,我们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集,未来前景无限,只要我们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9+2城市精诚合作,大湾区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主持人 冯国经:最大的前提就是我们9+2,11个城市怎么样可以有协同效应将这个大湾区发展出来。梁总您商业的眼光来看,这个大湾区有什么可以给我们商业的好机会?

梁锦松:首先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荣耀,可以跟三个领导人一起同台讲大湾区。我一直都非常关注大湾区,以前没有说粤港澳大湾区,以前就是说这是珠江湾区,当时2002年我们叫推动要建高铁,当时我们提出是一个钟头可以从香港的CBD到广州的CBD,后来的政治形势能不能提出来,过了16年建好,我代表签署第一张内地跟香港更紧密的协议,证明政府一直在推动整个大湾区整合。

大湾区我们是非常振奋的,刚才听省长、特首和梁司长都谈了。粤港澳大湾区我们的功能应该是刚才几位讲者说了是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的综合。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很独特的地位。

东京湾区是先进的制造业,在深圳东莞等周边地区有全球最好的制造业平台,现在要谈怎么样再往上升。第三个湾区是三藩市湾区,有硅谷,我们有深圳。大家也了解,三藩市湾区特别是三藩市这个城市,它在美国既波士顿之后是生物科技第二大中心,而生物科技是既IT之后会影响人类最重要的一个创新领域之一。等一下我有一个具体的建议,怎么样推动在这个湾区里面的生物科技。

我们作为商人来讲是非常之振奋,我有四个具体的建议,希望推动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第一是有关人才,第二是有关金融中心,第三是有关创新,特别是生物科技,第四是有关民生的。 人才是现在这个社会,知识经济、创新经济里面最重要的手段,怎么样能够培养,能够留住,能够吸引不光是本地的人才,全球的人才都是我们致力去思考。

人才最会的就是时间,当然我们三位领导不需要考虑过关的时间,我们还是要排队的。我经常到深圳开会,在开会的时候如果每天花在过关的时间太久,就影响人才发挥的能力。能不能在大湾区里面三个地方,甚至如果省长可以跟中央领导说,我们把台湾纳进来,四个地方或者三个地方的人才发一个大湾区的证,能够用最新的科技过关,用人脸识别,你可以走过去。

还有一条,能够突破现在税的问题,我们知道如果到深圳开会,半天就算一天,在内地逗留多183天,就要交国内的个税,我们香港个税最高15%,这样的差异很大。如果能够跟中央拿到同意,拿到大湾区人才证,只交所在地的税,不交这三个地方的税,这可以把人才怎么样更快速吸引这是比较具体的建议。

有可以吸引更多国外的人才到香港,香港是一个很独特的角色,为国家吸引全球的人才。因为人才除了香港要一国两制,人才喜欢和人才聚集在一起,还有就是生活的方式。香港可以提供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关人才怎么样集聚,能够在湾区里面流通。

第二,怎么推进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用金融中心支持湾区的发展。是不是大湾区里面很多不同的项目,甚至是不同的政府可以在香港,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的债券或者融资。一方面有民间的资金可以支持我们在大湾区,另外可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的国际化是中国在全球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举措,但是怎么样推动我觉得用大湾区的立案人民币债券可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第三,创新,创新是新时代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生物科技既IT之后下一步影响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恰恰在生物科技里面,差不多每一个地方都走在前面。香港还是有点能力的,我们有几个科学家,我觉得是有机会拿到诺贝尔奖。香港缺什么?香港我们现在有4所大学是全球100名之内,香港缺临床的病人,因为有时候香港没有病人,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大临床领域。

怎么把两个方面合起来,我们是9个城市,2个特区,3个关税区,我的建议是能够用河套的地区,如果香港河套立法会还有很多话要说,如果在国内河套的地区,能够用一线、二线的方法方法,香港的个税加香港的医生可以过了一线但没有过二线,等同在香港,用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河套地区里面吸引国际的实验室跟医院设立生物科技科研机构,让国内的病人、国内的医生、国内的科学家进入河套地区。

进去除了病人跟科学家以外,还有两个科学是需要,一个是动物,动物检疫过关很麻烦。另外是人类的组织,怎么样在河套地区作为一个生物科技的特区可以结合香港跟内地,特别是湾区里面的科学家医生、病人发展生物科技,这是第三个建议。

第四,民生问题。以前我们在香港推动很多香港的人到内地,到湾区工作,来退休,来生活。但是最近我们看见陆陆续续回去了,主要他们觉得国内的医疗他们可能觉得还是不够好。如果我们在广东省湾区里面的不同城市定点设立国际医疗实验区,让香港的医生国外的医生可以在实验区里面的医院诊所服务。

医生可以在国内职业,为什么没有很多在国内职业,国内现在除了在港大深圳医院可以用香港的药都是用国内的药。很多国外先进的药,现在也不能在国内为国内的居民服务,包括免疫疗法或者基因疗法,香港可以用。

马兴瑞:这个有可能突破,香港的医生在广东行医开的药类似于港大医院的模式。

梁锦松:非常好,我们也参与国内医疗养老,还有在全球投生物科技,我们非常期待。可以推动湾区里面医疗的服务提升,也可以进一步融合在湾区里面居民的来往和居住,谢谢各位。

主持人 冯国经:非常感谢。我看每个讲者都说到湾区的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现在全球经济区域的发展都是谈湾区的经济,所以我们应该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樊博士也谈过,我们有9+2不同的城市,这个城市我们怎么样可以有具体的协调整合,一个最重要的要谈的题目。

我可以问问不同的嘉宾,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怎么协同发展?如果每一个城市一样,就没有什么协同了,协同效应不高,合作的机会也是比较困难。特首你说香港有一个很独特的背景,就是国际的网络,这方面可不可以让大湾区提升到国际湾区的层面?

林郑月娥:去年我们跟马兴瑞省长开一年一度粤港合作,也是从这几个方向,我们当时是三个策略,一个是要怎么促进在大湾区里面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第二,把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级的创新中心,规模比美国的硅谷还要大。第三,把香港有优势的产业,有优势的产业就是医疗、教育,落户在大湾区。我也同意樊纲博士说的进一步发展空间很重要,香港目前就是没有这个空间。

我们经济发展,现在两大的局限,一个是土地,一个是人力,人力包括人才或者其他的人力资源。对我们来说,大湾区的出现尤其是现在已经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马上解决。在分工方面我反而不太担心,香港跟大湾区里面的城市重叠不是很厉害,除了港口,我们在金融服务业方面为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业,投资、融资、发债都是我们的强项。

另外在研发方面,我们没有可能跟佛山、东莞争取制造业,我们能够透过我们的研发转化跟孵化,都能在其他的大湾区城市。无论是生物医药或者是人工智能的企业,规模大,它要融资要上市,又回到香港来了。 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方程式,每个地方发挥它的优势,反而在9个城市里面,马兴瑞省长,他们可能有一些重叠,这就靠你当省长为他们定位。

主持人 冯国经:感谢特首,你对刚刚特首谈的特别是在科技方面,是不是我们大湾区里面一个重要的合作桥梁?你对这个题目一定有很好的研究,可不可以说一下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城市,做出一个协同的效应?

马兴瑞:林郑月娥特首讲了,讲的很好。这个问题我这么认为,第一,我是非常赞同刚才大家讲的,粤港澳大湾区尽管大家对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当中我们确实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对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动有一些规则的限制。但是,恰恰是从改革开放这40年来看,我在深圳还工作了将近两年。我深深体会到,实际上这40年来看,就是要发挥香港、澳门和内地这样的一个协同关系和各自优势互补上,实际上取得了成功。

我第一个认为,这是中央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来说。从历史上,这40年来看,已经证明这条路能走下去,现在我们怎么能更好地把我们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我们天然形成的大湾区,把它的优势更加聚集起来,把它的能量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增长。我是觉得现在看来,这是应该充满信心的。

前一段时间我跟林郑月娥特首,包括梁维特我们见的非常多,这一年来,我都见了多少次。大家越交流越感觉到前景很好,应该是充满信心。今年林郑月娥希望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再把大湾区的情况推介推介,我们联合去推介,这我们都非常支持。我再回到你说的关于大湾区,我是非常赞同,这一年大湾区各种的发展方向产业协同的方向和优势互补的方向。我也觉得大湾区未来,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在国际上的地位应该说是一个主攻方向。

就是因为我们跟旧金山湾区也好、东京湾区也好、纽约湾区也好,应该说最大的短板就是在这个方面,GDP也好、飞机场也好、港口也好,刚才樊院长讲的,这个东西都是没问题的。我们恰恰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包括聚集人才上能够占领制高点上,是有最大的差距,我是这么认为。

现在好在哪,香港还有4所好的大学进入世界100名,我个人对香港的理解,香港能够在它特有的条件下,在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要素上,它的能力在大湾区里是最强的,这个我们客观承认,也包括澳门,很多科学家、教授愿意到这些地方。但在珠三角这个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在生产力上,我们在世界湾区当中优势很大。举了例子,比如说大疆无人机,汪涛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培养的一个硕士,他在深圳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当中,我们尽管看到了基础设施互利合作是可以做的到,人流、物流也可以突破,如果未来10年、20年,我们科技创新如果赶不上东京,赶不上纽约,这个大湾区就会很难可持续提高它的竞争力。现在这个机会很好,比如说广东这几年,加大了大科学装置也好,科学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提高了。同时,我们产业的创新能力,特别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能力,我们在大陆是属于第一的。

香港和澳门有一大批科学家,有很好的原始创新能力,这个有机结合不得了。我过去在大学工作过,我也在工业部门、科技部门,工业公司工作过,我是感觉到未来我们要把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要能在世界上立起来,绝对是我们重中之重。现在我们跟林郑月娥商量,我们要打造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一个综合的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或者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走廊,或者是科技创新的圆环。这也是中央要求我们完成的任务。

主持人 冯国经:说的非常好,我非常同意,科技创新是我们将来一个大方向,如果这个不成功,我们比拟别的大湾区很困难。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全球现在数字化的趋势。

马兴瑞:我们跟人的差距是相当之大,无论什么指标,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肯定没有,世界级大学,人家加州一串大学都是世界级的。东京大学也是亚洲最好的,纽约那一带更厉害,我们这个差距最大的在这。

主持人 冯国经:樊纲你有什么高见?

樊纲:就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怎么融合的问题提个建议。 我们的区域有两个自由关税区香港和澳门,大陆还做不到自由贸易,但我们湾区三个自由贸易区,刚才梁先生讲的问题,一个河套恐怕小一点,如果三个实验区能够以某种方式,桥也通了便利了,三个实验区可以跟香港和澳门对接,在一些贸易的做法上关税上等等有一些对接,同时服务贸易,包括刚才说的医疗、教育还有其他方面互联互通的东西,可以在这三个区域先试起来。

我们可不可以跟中央要一些,这个实验区一直需要突破,能不能要一些政策,把这个实验区利用起来,这是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在9个城市推开,先在三个实验田推开,逐步试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这个地方更加好的融合起来。

主持人 冯国经:樊博士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在大湾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流通,如果要建立障碍,怎么样流通?这是我们目前一定要面对的短板,国际有很多比较好的案例,比如WTO,欧盟的前身就是欧洲的自由市场,不同经济体系可以在WTO框架下有一个整合的机会。可能我们就是在迈进这方面。

梁司长,我知道你对区域的流通都是非常有研究。回想过去30年,我们珠江三角洲东边发展快一点,我们希望东西两边可以平衡。我们港珠澳大桥要开了,所以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将珠三角的发展可以平衡一点?

梁维特:我想首先谈到区域合作,我刚才谈到大湾区的合作,我的发言里面已经说过了,既要统筹又要分工,我们既要合理,又要精准。作为大湾区里面的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小规模的小弟弟,当年我们不能只靠我们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照顾,需要澳门在整个大湾区,整个区域合作里面发挥怎么样的作用。我们用澳门+的概念,当我们澳门加上这个地区,整个地区产生什么样积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增值。

通常我们从这样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地方不够,但是我们要寻求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也不可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合作都是全面合作,必须要精准。 刚才谈到珠江西岸方面的合作,我们跟广州,跟中山,跟江门,跟珠海有紧密的合作。这方面我们推动的非常好。在整个区域合作里面的概念,也不能分你在哪个地理位置,而是你各方面,需要什么,补充什么。

我们跟深圳可以产生很强的合作,反过来香港跟珠江西岸也完全可以有很强的合作,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澳门+的概念。我们考虑到澳门在大湾区里面,我们怎么发挥作用,其实首先必须要透过深度的研究,刚才林郑月娥行政长官说了,可能在广东省里面的不同城市,他们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都有不同的产业,我们怎么样看他们的产业推进,我们怎么做配对的工作。

做好这个研究之后我们必须要精准发力,看哪方面我们可以补充人家的短板,哪些是我们的长处,符合国家所需,区域所需,这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以澳门自身角度考虑,我叫“MBA”,M是澳门,B是大湾区,A是每一个都可以。当澳门加上大湾区再加上我们有机会发生增值的所有的合作伙伴,包括“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外面我们面对更多不同,包括葡语系国家、欧盟,我们都可以产生新的作用。

在我们澳门的角度,我们怎么用这样的方程式,来进行我们有关的区域合作,最终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这是我们澳门在大湾区里面扮演的角色。 我们能力小,地方小,我们还是能够发挥一些精准联系的功能,我们愿意当好服务员,当好跑腿。根据我们澳门既有的黏性,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感谢这一次主办单位邀请我们澳门来共同参与。我相信我们还是能够根据我们的能力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主持人 冯国经:谢谢司长,现在的环节应该是公开给你们观众发问。我希望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不问你们一定会问,现在每天我们的报纸上都看到,可能有一个贸易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没有这类的东西发生,可是我想问,如果真正有这个贸易战争发生,对我们大湾区有什么影响呢?对在座各位想的方向,想的具体办法有没有改变?

樊纲:我们这边是一个供应链,整个亚洲都是一个供应链。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受影响,大家都受影响,我们大湾区有科研会受影响,制造业也受影响,贸易显然受影响。美国人算的中国出口很多是转口香港的出口,肯定受很大的影响。贸易战对谁都不好,对大家都不好,对亚洲的很多国家和经济体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尽可能不要打,如果受影响,我们只好做好自己其他的事情。

更加开放、更加改革、提高效率,不是加了25%的税,效率提高25%,还一样卖东西,只好这样,没有别的办法,做好自己的功夫,来应对这种不良的行为。

梁锦松:跟大家一样,我们不希望看见贸易战,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是如果真的不幸打起来这个贸易战,有两个角度可以想,想一想解放初期,香港起了很独特的作用。如果真的是打起来,因为香港毕竟是一国两制,能不能用一国两制,因为除了贸易之外,还有其他的无论在金融、各个方面,还是要跟国外充分合作,因为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真的是有很严重的矛盾,是不是可以多用香港,包括多用港币,包括很多国际上的清算,能不能用香港的市场,这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因为毕竟刚才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现在跟解放前实力不一样,靠我们自身内在的动力包括我们已经积累的人才,市场的优势,我们就着重发展自己的事,因为这个湾区动力已经有了,再加上整个国家,加上周边,影响的可能没有以前那样严重。

主持人 冯国经:非常感谢,我看这个问题给我们很多人带来很多的烦恼。希望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如果不能避免这个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应变?非常感谢你们的答案。 在座有没有问题,先说一说你的名字。

问:我是澳大利亚宝洁金融集团的总裁。我今天过来很高兴听到粤港澳大湾区提到对美国贸易战的问题,宝洁集团在西方国家我们是一个留学生,100%控股澳大利亚的第二大交易所。这个非常难得,过去五年我们有着回报祖国的情怀在中国培育了800多家企业,也迎来了深圳健康食品电子物流在我们那边上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问:马省长配合我们现在深交所有了深港通,我们用了纳斯达克系统,在我那边上市,只要培育到符合相交所的指标,就可以上市。中国的企业通过香港成立SP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BBI公司,这样的话在我们那边一年企业就可以挂牌上市,上了以后,因为澳大利亚很特殊,跟美国和中国关系很好,几年前跟习书记签了自贸协议,免了25%的关税,中国企业通过我们那边上市。

主持人 冯国经:感谢。

问:谢谢,我是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给马省长,请问马省长广东在破除壁垒方面,在湾区融合方面,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

马兴瑞:做的工作方方面面非常之多。我们当时瞄准的就是一个是统一的市场体系,创新的体系和经济的现代体系这些目标,还要解决我们大家关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问题。便捷流动当中现在看来确实是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刚才梁先生讲的这个事情,人过关的问题,进出货物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看,都有希望可以得到部分解决,不可能做到完全像一个国家那样,我们现在是一国两制。但是还是应该能够把它解决了。

我们现在就要集中解决,围绕着我刚才讲的建设一个大的市场体系也好,现代的产业体系也好,创新体系也好,包括宜居的体系也好,这四个最核心的流,能够有有序流动,流不动的地方我们就要向中央政府,向中央报告,去解决。这些内容我们现在都有了初步的方案,一步一步探索。这是一大类。

第二大类,我们现在还有一些作为广东省自身的一些我们可以破除的体制机制的障碍。我就举个例子,比如说刚才说的香港、澳门的大学生,他们过去在我们这工作,需要有一个就业许可证,这个东西很简单,我们取消就可以,视同我们的国民就可以。我们现在是围绕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按照中央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一样,人流、物流,这个流通过程中一步一步解决好。

同时广东省自身的还有一部分也要解决好,我过程举个例子就业许可证,包括车辆,车辆也可以解放思想,香港澳门没有多少车,把车都开到广东来也无所谓,这些事情都可以解决。这两个方面都得是一步一步来,大概一次到位,是比较难的。包括梁先生讲的180天的问题,医生开药的问题,涉及到很多的问题。

一步解决不了,我们的想法是先解决一步,再解决第二步。我们送给香港澳门的货物,这边免检,你那边要检,但是你进来的货物我要检,我的观点香港澳门的人进来,免检,直接来了,出去我检,人货调过来,这不就减少了一半,提高效率一倍,我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的。

主持人 冯国经:说的好,可是我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已经有了三十多年非常好的互补经验,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到一个新的领域。

问:我叫闫斌,做实体经济,想来点干货,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林郑月娥特首和省长说了,现在实体经济都在看,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到你们那干啥,干哪个事,战略规划啥时候公布?第二,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规划,尤其是环境保护怎么做?

林郑月娥:感谢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我们两个刚才说了,我们希望很快要出台。但是过去一个小时我们的讨论你都应该感觉到,真正推动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又有一个突破性,肯定要有中央大力的支持。我们三地政府现在也希望能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出台以后,中央有一个高层次的领导我们的工作,为我们排忧解难,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

绿色的发展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里面很重要的一环,现在我们国家还是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减排方面,我们的国家在巴黎协定里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往后怎么在大湾区里面每一次的发展和考虑都应该把可持续的发展考虑进去,无论是我们的能源政策或者绿色的渡轮政策,另外就是路上的交通,怎么让用电的车多起来,我相信往后在绿色发展里面,我们可能放更大的精力。

香港是一个金融中心,我们把金融和绿色挂钩,我们很重视发绿色的债券。香港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我们找了一个权威机构定了一个绿色债券认可证的制度,另外就是吸引海内外公司购买债权我们发行补贴。我也鼓励海内外的企业可以多用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平台做融资方面的工作。

梁维特:我补充一点,澳门地方非常小,但是我们非常重视环保。多年来我们已经在推动有关国际的环保论坛和展览,也吸引不少的包括欧盟、内地的环保技术来澳门。通过这个平台转向内地使用。连续几年我们跟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伙伴,9个城市,我们连续三年和他们去欧盟,去不同的地方探讨他们有关环保技术,希望把他们有关欧盟的环保技术透过澳门的平台带到内地,让我们国家既有技术又在环境上面有所提升,这是我们扮演的平台角色。

主持人 冯国经:非常感谢,我看在这方面,我深为大湾区的一个市民,我也非常希望,我们大湾区在绿化方面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马兴瑞:你讲的是绿色和循环经济确实也是我们当前任务比较繁重的,特别对广东来说,我非常赞成刚才讲的。你提的绿色,刚才特首的回答,对广东来说,这个问题是相当的突出。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包括能源结构的问题,水的问题,土壤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跟那三个湾区比也是有差距的。

主持人 冯国经:非常感谢,因为时间的问题,大会让我一定要准时结束。代表各位非常感谢在座各位嘉宾,谢谢!

头条推荐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5676号-2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