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9日-11日在海南博鳌举办。
分论坛:民办教育新政
-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民办教育“非营利性”、“营利性”分类管理也拉开了序幕。
- 民办教育的意义和公立教育的责任
- 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不是一项产业。教育的民营化,界限在哪里?尺度该如何把握?
- 从政策上,如何把握公立和民营的平衡?
主持人:凤凰卫视主持人胡一虎
讨论嘉宾:
好未来集团总裁 白云峰
印度孟买理工学院校长 Devang Vipin KHAKHAR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
VIPKID创始人兼CEO 米雯娟
清华大学副校长 杨斌
网易高级副总裁、有道CEO周枫
胡一虎:改革开放这么四十多年来,经济的成绩单,在座坦白来说都是受益者,今天我们所在的博鳌也是受惠者。但是今天坐在这里接下来的70分钟聚焦在跟百年大计有关、跟各位有关的。我在电视上经常谈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永远是收视率最高的,也就是很多人都关心的教育问题,中国人、华人甚至世界都关心教育改革到了什么地方,到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坐在这里也是关于这个部分。
米雯娟:我从1998年教小朋友英文,同时自己英文学了很多年,知道小朋友学习英文的挑战和机会。我想如果能够把全世界最好的英文老师和中文老师给到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话,孩子们都这么聪明,这么能干,他们一定会探索、去想象、去创造,让世界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胡一虎:今天主要的关心点包括了从去年9月1号中国已经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个正式实施之后,有人会讲到中国整个教育的生态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甚至有人讲中国有可能出现非常棒的全世界可能是最顶尖的大学或者是高等教育,真的是如此吗?会怎么样改变咱们中国教育的面貌跟实质?
杨斌:我想这样的新政,反应出现在整个中国社会对于教育的一种急切的需求,希望教育部仅仅从规模上在前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增加,而且现在群众、人民最希望的事情还是有更多的好学校上,而好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多样。我想这样的一种新政,实际上是促进了社会上的办学主体更加风,并且相互之间良好有序地进行竞争,我觉得这对中国教育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积极的。
白云峰:在老师后面回答往往比较舒服、顺畅,我非常同意杨校长的观点。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去年的民办教育新法,我觉得在正法规上给了民办教育法律主体的地位。同时通过市场的定位,给到了公办、民办未来的相互融合,我觉得提供了比较好的市场法规的保护和环境。
李剑阁:会前我们也沟通,作为民办教育我觉得是顺应潮流而推出的新政。因为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对应开放,为什么不能对本土的民营资本开放呢?习主席昨天推出了对外开放的新政,我觉得在去年民办教育新政其实就是在过去不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部分已经提前开放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我们希望不仅在中小学、幼儿园,将来在大学也应该出现一些优秀的、杰出的供大家多样化选择的一些好大学。
米雯娟: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其实是满足了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这个需求的水准其实背后是说是不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是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教学的内容,那有没有最棒的一个线上的体验能节省时间让孩子们更喜欢、更互动。在这样的基础之,我们做的事情是通过评价的体系,通过审核的体系,不管是技术还是包括人工和服务,让这样的一种课堂的体验充分激发孩子们的热情,这时候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这种开放和创新的鼓励,其实就会给一个中国的民办教育的团队非常多的机遇去拓展全球的市场,不仅仅是把这种好质量的服务提供给中国的小朋友,其实也会提供给全国的小朋友。而且我们在国内运营的壁垒和经验的话,是能够让我们打开一个更好的全球市场。
我们的课程也包括像好未来的课程是对公办教育非常好的补充,比如小朋友想跟外教学习,可能在国内没有那么多的外教,我们可以连接全球的外教,同时在乡村小学有很少的英语老师,很多的时候是老师兼职教这个课。对于孩子们来讲,通过在线的双师课堂去连接到全球的老师,孩子们会非常开心,效果也非常好。
白云峰:中国基础教育有1.53亿的中小学生,在全世界没有太多的国家能够拥有这么大的庞大人口基数。在原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因为首先解决了能上得起学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很早国家就免除了基础教育的学费,这样能解决上得起学的问题。
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民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的优质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无论怎么发展公立体系教育的发展,都满足不了日益多元趋势化的中国民众在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下一步所需要面临的就是孩子的教育、身体的健康、医疗等等的问题。在消费升级的过程当中,事实上中国的老百姓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苛求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觉得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法规和制订法律并不是特别完整,但是在市场机制,换句话说用习主席的话说,改革就是进步,封闭可能会倒退。在人才、资本的引入到教育行业之后,所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催生了在市场机制下的教育企业在解决民生的教育问题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技术手段的创新,就是刚才胡一虎所说的问题。
杨斌:实际上你可以看到像刚才用的一个词是教育企业,在接近信息技术,包括在推动一些教育的理念创新方面,其实有很多地方是值得一些已经开办的学校,不管是公立还是民办,已经开办的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是要向他们学习的。已经成规模的学校,往往在调起头来,或者在学新东西、新把戏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在这方面其实这些小而灵活并且有冲劲的教育企业的做法非常值得家大业大的大学校去借鉴。
Devang Vipin KHAKHAR:民办教育在印度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吸引到了很好的学生、很好的老师提供新型的教育。而且需求量现在也很大,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域,我们叫做辅导班,帮助孩子准备应试或者是补数学,参加奥数比赛,还有这种辅导班。在大学有非常多的民办大学,我做教育做了很多年了,曾经在公立大学里面做教授,从1987年以来一直是这样的,我目睹了这个系统的发展。
今天印度有非常多的民办大学和学院,他们特别关注质量。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给学生众多选择。今天在印度,工程是大家非常愿意学的,很多只要想学就至少有一个学校可以去。当然,民办教育很多可能质量并没有好于公立学校,但首先提供了第一步的东西,也就是机会。新的学校尝试了非常多创新的方法来吸引招生,像VIPKID的这种模式也有,我觉得核心就在于使用技术。
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一些技术公司在印度已经有了900万的用户,他们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尤其是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学科。我刚才说过,这个是非常积极的,尤其是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私立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机遇,他们有多元化的选择。当我们在这个项目之前进行讨论的时候,实际上私立教育可以发展得更快。
在印度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在IT界发展得很快。当IT大潮开始时,软件人才在印度并不多,有很多的私立学校帮助印度来培养软件开发和工程的人员,这样的话能够促进IT公司的增长,能够满足当时产业的需求,所以私立教育实际上是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资本可以更加高效地配置,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至少学生可以从私立教育当中获取很多的益处。
杨斌:办学是一件非常综合的事情,要看育人的话,决定育人成功的因素非常丰富、复杂。有很多时候你很难想象一个校园的环境本身也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育人的功能。育人有非常多的目标需要达成,而这些很多新办的学校以及包括现在经常说的作为中小学、大学非常有益补充的教育平台、教育企业也好,一定要重视自己育人的属性。
现在我的一个观察是,他们非常善于知识传授,甚至一定程度能力获取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中间一定要意识到你们所做的事情中,还包含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传承的部分,而这一块需要借助于你所聘的老师、你所实施的教和学的行为中间去浸印其中,让学生变成那样的人。今天因为好几位是这方面的行业领头人、排头兵,希望引起你们特别高度的重视。我们都要意识到育人这件事情的复杂性。
白云峰:首先我认同杨校长的观点,因为教书育人这两件事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我想说的一个比较惊讶的观点,我们在看到零零后、一零后孩子们起来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在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变了,他们在看待这个世界、打开这个世界的方式也已经变了。
因为我是做基础教育的,在我们看到、接触到的很多孩子和老师交互过程当中,发现事实上原来谈过叫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其实现在的小朋友在获取知识当中,我用三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特点,叫多快好。什么叫多呢?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非常多元化,无论是线上、线下,或者是校内校外,或者是家庭内家庭外,他们童年获取的知识总量是我们之前总量的七倍以上。
什么叫快呢?大家偶尔在大学外会继续继续教育过程当中,会发现比如喜马拉雅或者得到等等,一些获取知识平台在国内发展得非常快、非常好,因为他们可以按需分配,就是按照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专业知识。
什么叫好呢?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在任何一个地区,我觉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苛求总是不变的真理,在中国也是一样的,我们怎么能够把北上广最好的老师,怎么能够把清华和北大最好的老师给更多的学生,这件事情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我更加看好公办和民办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实现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综合的调节作用。
米雯娟:非常认同杨老师讲的不仅教书,还有能力获取和传承。教什么、传承什么是VIPKID一直认真思考的话题,教什么?我特别同意白老师讲的,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用iPad跟爷爷奶奶QQ视频,五六岁可以很自如用爸爸妈妈的手机下载APP,然后自己去探索。孩子们要的是去想象、探索和创造未来,这时候我们教他们的应该是对学习的热爱。
李剑阁: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中外合作大学就是把外国的知识简单灌输进来,更重要的是在我的学校也非常强调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想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并不是在学校里就结束了学习过程,而是具备了离开学校继续能学习的能力。
Devang Vipin KHAKHAR:不管是民办还是公立的,很大程度上传递多少价值是由教师决定的。孩子们这么听老师的,此外他们不只是看他们怎么说,更多的是学生会学习老师怎么做,所以老师更多的是以身作则,他们就像一个模范一样,是学生去仿效的对象。我觉得这是价值所在,以及寻求平衡点的一个关键,就是教师的质量。否则的话不管你投资了多少钱,都并不见得是有效的。
我觉得不管是公立还是民办的,价值最主要的传递就在于老师的作为。还有我觉得不管是公立还是民办的,都应该把自己的学校像一个企业那样去管理。越来越多的情况是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捐赠者,还有行业企业来支持我们,我们这样才能够带来更多的资源。
当我们在进行日常学校工作的时候,是可以按照一个公司治理的方式来去看待一个学校的管理。比如说像我们的开支、更多的资源,就像是其他的企业一样,只不过是没有什么所谓的为股东负责,是要为学生负责的。除此之外,我觉得学校和企业之间有很多在治理上类似的地方。
关于民办教育,我觉得民办教育可以很好地去补充公立教育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很好地在供应侧去提供更多的供应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我觉得在我的印象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就在于传递价值的那一个使者,也就是老师。机构能够保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合适的人和有资格的人去做老师,不仅是在传道,而且更多的也是在传授做人。
杨斌:老师评价这个地方,在民办或者在比较多用一些市场手段的机构中间,要理解教育的复杂性。比如说不能以学生的满意作为教育目标达成的一个唯一,甚至是主要的目标。在很多时候,其实教育者非常重要的是要拉扯学生,这个拉扯有时候让学生不是很舒服。他们对学生的爱有时候是苛刻的爱,比如说老师对学生的反应,因此要不要给他奖励?要小心这里面应该更长远和更多维的衡量。
李剑阁:我想起我所接触的犹太老师对于中国学生的感受,因为前几年我们已经送了一些学生到IIT留学,现在那些老师到中国教学。他们对于中国学生的整体概念就是上课时太安静,中国老师很希望大家安静,安静了以后好像是全神贯注这个是犹太老师不喜欢的。他喜欢下面很躁动,有些不安,经常要提一些问题,能够互动,而且向他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会很有成就感,就像把他思想激发起来了。
杨斌: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语言本身是文化嵌入的。比如我为什么学一个语言,在清华上本科为什么用中文作为教学语言,本身不是教学语言的问题,是在这中间有很重要的文化。我也特别同意Devang Vipin KHAKHAR校长的一句话,用语言的载体其实本身就是你教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对于海外的华人或者海外人学习中文的需求,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很强烈。我也非常认同在这方面中间应该有更好的一些教育平台能够帮助做到这一点,我也不觉得有必要去区分繁体或者简体。
白云峰:事实上多元化,首先第一个层面是多样化,社会上很多机构提供了琴棋书画、钢琴、毛笔字,包括艺术,还有一些棋类的学习,这是公办和民办的有益补充。
第二个层面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很多人能感受到,就是多层次。我们到今天为止有没有想过,公立学校体系下是1对40为班组的单位,能动性实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为什么每个孩子无论高矮胖瘦、学习能力和学习初始化的不同面对一样的学科、布置一样的作业、反馈一样的问题?我觉得社会的民办教育有机会通过技术的杠杆去实现小班的学习场景,包括米雯娟和好未都在做尝试和探索,这也是公办和民办融合的特点。
李剑阁:中国人在股票市场“骗钱”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因为我原来是中国证监会的副主席,中国的资本市场从一开始这种故事就从来没断过。但是我相信其实在搞教育想编出一个盈利的故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资本市场需要故事。特别是如果这个人心肠坏的除了骗钱,还要坏了孩子,这种人要相当坏才可以,我相信这种人不会很多。加上政府的监管,这方面的事情不会很多,但是我们要防止。
我在想一个问题,像民办教育能不能像国有企业改革一样,就是现有的大学如果说有可能的话,因为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如果有兴趣的话民营资本参与现有学校的经营和管理,也就是他出资,这样把学校的整个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给提升起来。
米雯娟:我觉得当总书记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对这个词我非常激动人心。我就为老师们说两句话,自从有了高考以来,我觉得八零后这一代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在这个时代大的背景之下我们有一个好的教育,然后我们有一个好的机会去创业。当年我的中学老师,一个班60个学生,其实非常辛苦,每天快24x7x365,但是没有办法服务到每一个小朋友个性化的需求。
不是经营上不允许,不是体制,也不是老师不想,而是在现实的师生比的条件和技术的条件下不允许。今天当年这一波课堂里出来的小朋友长大了,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可以有一个能力,有几百、几千个人的工程师团队去运营互联网教育的公司,这个时候非常重大的时代责任除了去连接全球老师、孩子,让他们有一个好的理解之外,就是怎么样用技术去推动科技在课堂里的作用。
我们是可以师资的共享、技术的共享,而且很主动的是到了乡村学校,今年有一千所,未来几年有一万所,一万所是乡村小学的1/10了,可以给到孩子们一些帮助,同时给老师们赋能,让他们可以把个性化的教育带到孩子身边。
最后是家长的问题,小朋友整个内容体系由中国的大概300多人的教研团队构建的,既帮助学校的学习成功,同时帮助孩子的国际化视野,这个时候其实解决了家长的一个矛盾,到底到了学校,如果去了学校,我不想做那么多的决策,我应该去先把语文和体系学好,所以这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有益的补充,解决了很多家长的困惑。
胡一虎:这个话题不会是满堂彩的话题,不会吸引人把这个当成热门的话题。为什么我知道这个论坛不会人人满堂彩我还要坐在这里?因为我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看到一个事情,如果没有把教育根本彻底改革开放,其他很多事情就少了最重要的立基点。教育能够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一个有教养的,能够堂堂正正站出来在国际舞台上。今天开放大门已经打开了,教育的大门如果在座的各位通过你去告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