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中国金融业存在六大风险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来源: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于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出席并发言。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雅各布·瓦伦堡):非常感谢高逸雅先生。接下来,有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先生发言。

陈文辉: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想利用这个机会系统地谈一谈金融风险及其应对的问题。

中国金融业当前有六大风险值得关注:一是脱实向虚的风险。这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事关行业方向和根本的风险。金融业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就失去了盈利的基础,最后必然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只好由财政买单。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刚才易董事长说到2016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3%。2016年,金融业的净利润达到20286亿元,与同期全国国有企业23158亿元的净利润大体是相当的。这个数据也可能说明金融业经营得很好。这个数据说明金融领域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二是金融业偏离主业的风险。这是一个战略层级的风险,对企业、行业都会产生整体上的影响。一些金融机构忘记本源、偏离主业,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导致主业不主、副业不副,有的甚至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种现象在金融业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的甚至通过通道、表外等方式规避监管,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大的风险;

三是公司治理失效的风险。这是操作层面的重大风险。金融机构一张纸就可以换钱,有着很强的公共性和巨大的外部性。如果股权结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公司治理就可能扭曲,内外部监督就会失效,金融机构就容易被个别人实际操控,甚至沦为其实现私人利益的提款机或融资平台。一旦出现大的风险,最后往往是由全社会来买单;

四是激进经营的风险。金融机构本来给人的都是四平八稳、文件经营的形象。但是,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利润,在收益率上盲目攀比。事实上,如果我们把风险、流动性等作为加权因素来综合考虑,各类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不同就有其合理性,并不是越高越好;

五是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错配是正常的,也是利润的来源之一。但从实际来看,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走通道、加杠杆等方式,大大加剧了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人为加大了金融市场 短钱长配、长钱短配的风险。最近,有一些做资管产品的搞资金池,隐藏很大的风险;

六是流动性的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是一个表象,或者是其他风险结果的体现。一些金融机构偏离主业,激进经营,不注重资产负债的合理配置,甚至挪用资金,最后就很有可能导致流动性的风险。

当前,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在应对金融风险上,既要把握基本规律,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更新观念、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首先,就是要真正地树立起实体经济的意识。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定位,作为一条基本的规律,贯彻到金融的各个领域,确保行业不犯方向性的错误。金融创新必须要以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要坚决防止以钱炒钱、自我循环膨胀的现象;其次,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术业有专攻,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差异很大。实体经济中不熟悉的领域,金融业往往很难做好。同样,金融内部各业之间差距也不小,有的金融机构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却这山望着那山高,老想着走捷径。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真正基业常青的企业往往都专注主业、深耕市场。金融业只有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切实健全公司治理机制。金融机构作为公共性很强的公司,要求股权分散是合理的、正当的。另外,管理层职权应该规范。比如,对于大股东担任董事长要有一定的约束,CEO尽量是职业经理人,这样既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运作,也有利于培养真正的金融家;四是坚持持续稳健的经营。

要有效防控金融业面临的风险,还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和改进监管。最近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对风险的熟视无睹。防控金融风险,监管部门责无旁贷、首当其冲。要通过补齐短板来健全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协调,实行严刑峻法,让监管长出虎牙利齿,真正负起责任来,一定要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让他怕,才能让他打消投机的念头。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市场规则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金融风险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控,金融也将在为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谢谢大家!


头条推荐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5676号-2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