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李伟:当前经济形势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之年。今天,大家相聚于此,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主题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此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延续企稳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多项宏观经济指标继续改善。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长6.9%,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服务业指数稳定在8%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小幅提升。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比重继续提高,第三产业增速稳定高于第二产业;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发展,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保持25%以上增长;传统行业集中度上升,水泥、造纸、挖掘机等行业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较2012年分别提高31个、5.2个和17.2个百分点。三是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2.7%,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599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的54.4%。四是风险防控取得进展。今年以来,去杠杆和金融风险监管力度明显加强,6月份M2增速降为9.4%,为自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企业资产负债表继续改善;资金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减弱,外汇储备余额连续5个月回升。

经济运行继续发生积极变化,主要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宏观政策的结果。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改善和企业利润回升。在去年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前5个月,全国新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煤炭产能6897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3%和46%。供需结构改善带动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升。前5个月,PPI累计同比上升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7%。更重要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了企业“新陈代谢”机制,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明显增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第二,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对稳定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9%,比去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1%,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5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9.3%。初步测算,今年库存对GDP的贡献将由负转正,对提振短期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外部经济环境改善推动出口增长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均有所转暖。5月份,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80%的G20国家,综合制造业PMI指数处于2011年以来的高位。受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中间品贸易增速恢复的影响,全球贸易明显回升。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6%,较去年同期高18.2个百分点,改变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提质增效的动力仍显不足,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行业企业地区分化的态势仍在增大,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面临挑战。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经济增长进入提质增效的新轨道。

二、推动经济增长进入提质增效的新轨道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转型下半程,经济增速下降的空间明显收窄,在中高速平台企稳的条件不断积累,提质增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基调。

首先,去产能深化推进,供求失衡的矛盾继续缓解,新供给进入扩张周期。2016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企业盈利水平、就业等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供给力量不断增强,预示着供给侧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在由数量追赶阶段向质量追赶阶段转换,通过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带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其次,传统需求空间仍有潜力,新的需求不断涌现,需求潜力将持续释放。我国交通、水利、城市等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空间仍然很大,制造业投资增长逐步稳定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旅游、健康、养老、休闲、文化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需求加快成长,对经济保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宏观管理框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和防范风险能力提升。近年来,我们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同时,做好总需求管理和预期引导,逐步探索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宏观管理框架,有效应对产能过剩、杠杆率攀升、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积累了在新常态条件下宏观调控和防控风险的经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始终稳定在某一个具体的水平上,而是会呈现出围绕相对稳定中枢上下小幅波动。总体上看,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年初设定的各项预期目标,甚至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要按照新常态的大逻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总需求管理和预期引导,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生产率持续回升,推动经济增长进入提质增效的新轨道。

三、振兴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做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产能过剩和存量债务问题突出、综合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体经济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是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取得积极进展,为结构调整赢得了时间。随着去产能持续推进,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升,能源原材料行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为传统产业设备更新、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是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1-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分别较规模以上工业快4.8和3.8个百分点;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长明显加快,前5个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器机械与器材、计算机通讯等行业,税收增长分别为28.2%、23.6%、23.4%和13%,增速也显著高于其他制造业。

三是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2.1%左右,已经超过了OECD国家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上升到2%,多数国家都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1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我国研发经费总量的78%,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创新活跃期,创新能力正在上台阶。

但也要看到,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多数企业还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竞争力不强;有50多家工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品牌价值不高,迄今尚未有中国品牌进入《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我国生产了全球48%的智能手机,但芯片仍主要依靠进口,集成电路是最大进口类产品,年进口额超过2200亿美元。我国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为50%左右,新产品开发70%靠外来技术。这些都表明,我们要真正成为工业强国,实现工业提质增效还要付出艰苦努力。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大部署,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下一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切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是着力完善“退”的机制。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突破口,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退出通道,妥善处置债务、安置人员,解决“退不出、死不了”的问题,加快企业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真正实现市场出清。

二是着力完善“合”的机制。以资产重组、资本整合、产业融合为路径,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农业“接二连三”、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新模式,真正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三是着力完善“升”的机制。以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加强创新激励,鼓励知识创造,促进技术前沿拓展和技术扩散,严格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真正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四是着力完善“放”的机制。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力度,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规范的行政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20条”的落实力度,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

同志们,工业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脊梁,制造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工业,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工业强大了,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制造强国建设一定会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作者:李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研究员

头条推荐
中金国研智库网 www.zjgyzk.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5676号-2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