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于3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进程和展望。
2018年,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
一是营造适应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拟周期调控,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精准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三箭齐飞,银行贷款,民营企业发债,研究创设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四是兼顾了经济的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国际收支更趋平衡。
五是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利率汇率市场化机制,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其中,今天我在这里花时间想讲的就是扩大金融业开放是金融领域一项重要的工作。
第一部分,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大家知道,去年4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博鳌宣布金融业要加大开放的力度,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人民银行宣布了一个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对11项措施给出了具体的时间。目前绝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地,极少数尚未落地的措施法律修改程序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相关的申请受理工作已经开始,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取得进展。瑞士银行对瑞银证券的股比比例提高到51%。安联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标普公司获得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运通公司在我国设立合资公司,筹备银行卡清算的申请已经审查通过。
金融市场开放方面,中国按照国际标准,持续推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对外开放,扩大跨境投融资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国际市场普遍肯定和认可。
去年6月,我国A股正式被纳入MSCI指数,9月,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体系。2018年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增量大约6000亿人民币,目前总量已经达到超过1.8万亿人民币。彭博公司确认将于今年4月将中国的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也在有效推进,中国坚持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市场化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为调节。中央银行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对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人民币弹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越来越适应浮动的人民币汇率。
第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这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金融业本质上是竞争性服务业。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有三大职能,第一是有效配置资源。我国的储蓄率高,一边是储蓄者,一边是用钱人。如何把巨大的金融储蓄有效转化成金融资产,配置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产品上,这是配置资产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全世界的央行、基金管理公司、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也要配备一部分资产在中国的市场。我们金融市场的任务是怎么样有序开放,使得外国和国内的投资者都能够更方便,更有效配置他们的资产,这是我说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第一个重要的功能。
二、管理风险。金融市场重要的职能管理风险。主要是通过价格发现和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金融市场要有一个不断交易的市场,使得价格的发现,不断的进行准确的价格发现,进行准确的定价。而金融产品的定价传递的是金融配置信息。如果我们用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无风险利率的话,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金融交易和定价就能够把各种风险议价定价清楚,准确传导信息,有效管理风险。同时,金融市场要提供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冲工具,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使市场主体买得进、卖得出,实现有效的套期保值,当他们投到人民币市场以后,会发现衍生产品、对冲工具和其他的金融产品上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如何使我们的市场能够准确定价,能提供足够的对冲工具,使得各种各样的投资者有效对冲他们的风险,有效管理他们的风险,这是风险管理是第二个任务。
三、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是服务老百姓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当然离不开高效的金融资产配置,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我上面说的这两条,但是我想主要强调一下专业的金融服务能降低交易成本和集约时间。我们金融服务提高的效率的衡量可以用它为我们节约时间来做一个衡量。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20年以前要交水费、电费要跑好几个地方,可能要花半天的时间。10年以前的情况,我交这些费用去一趟银行,在银行把这种费用都交了,大概要花一个小时。今天,我要再交这些费用,我通过互联网或者是通过手机移动支付,只花5分钟。所以,这些时间的节约,说明金融的有效服务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些时间的节约,跟我在餐馆里吃一顿饭,比自己做饭节约时间,和我出去买衣服,比自己做衣服节约了我的时间,在道理和性质上是一样的。所以金融本质是一个竞争性服务业。
金融要做好以上三个主要的职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方面金融业开放,通过引入各类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可以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这样有利于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满足经济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另外一方面,金融业开放,会促进制度规则的建立健全,完善金融制度的供给。在我国,金融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动学习成熟经济体的制度建设经验,使我们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金融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方面进步得更快。
第三,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五点考虑。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加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仍然有很大提升的潜力和空间。针对当前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待提高的局面,要做以下五点考虑。
一、坚持金融业开展。金融市场开放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相互配合,协调推进,金融服务服业开放要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给同等的待遇和同样的监管标准,要以更加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境外合格投资者的制度,完善沪港通、深入港通,增强人民币弹性。更好发挥汇率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二、要全面实施转入前国民待遇的制度。推动落实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负面清单意外的业务。
三、完善制度规则,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加快相关制度与国际接轨,完善会计、税收,家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则,同类的业务规则尽可能合并。
四、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提高审批过程透明度和效率,家强政策制定沟通和协调,提高政策指定的透明度,做到规则简约透明。
五、完善金融监管。中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比较持牌经营,接受监管。扩大市场准入,同时我们又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使得监管能力和开放程度相匹配。
第四,完善与金融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是开放的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复杂性,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2018年以来,中国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取得重要的进展。
一是推动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相关事项的统筹研究和协调,金融委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设立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负责日常的工作。人民银行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被赋予必要的统筹协调手段。监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二是我们稳定了宏观杠杆率。随着“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2018年末,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总水平为249.4%,比2017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提高,一部分债券融资会转变为股权融资,有利于宏观杠杆率进一步稳定。
三是影子银行业进一步规范。出台了《资管新规》和配套细则,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控制。
四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系统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监管,有效应对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此外,我们还平稳有序处置了高风险的金融机构,整顿金融秩序等方面野趣的了重要的进展。
未来,要适应不断提高的金融业开放的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各领域的政策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下,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金融机构监管,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强对金融市场实时的监测,阻断跨市场,跨区域,跨境的风险传染。
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和流量。
四是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构和处置的机制。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制化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今年,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论是完善金融服务,还是防范金融风险都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指示精神,稳步推进金融业全面开放,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答问环节实录
问题1:美国目前在政治上对金融业开放存在争议,中国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
易纲行长:中国对金融业对外开放仍存在不同的声音,有支持开放的声音,也有人有所担忧。从我们的角度看,过去中国开放的经验表明,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竞争力都变得更强,提供的服务也更优质,而未开放的领域效率相对要低一些。所以我认为金融业开放对中国是有利的,对中国人民尤其有利,这将允许内资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所以我们在权衡利弊后认为扩大开放利大于弊。同时,我们在法律法规和监管上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都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
问题2:感谢易纲行长介绍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进展,令人振奋。有海外媒体议论,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足,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一方面有利于控制万一出现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够灵活。请您分享自己的看法。
易纲行长:1995年中国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得比较稳健。从国内物价看,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从汇率看,人民币是强势货币,20多年来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了大约30%,对美元升值了20%多。从资本流入流出和国际收支平衡看,2007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2018年降至0.3%,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我们有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能力防控风险。我认为已经可以适应金融业对外扩大开放的需求。全世界不少投资者都希望配置一些人民币资产,适应这一需求需要我们提高投资的便利度,提高法律框架、监管政策、会计制度、税收制度上的透明度。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开放也遵循同样的原理。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控制好风险,更适应中国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更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中国在贸易、投资、服务、旅游等领域已经融入全球,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业开放同样也要做到。
问题3:金融创新,比如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型金融业务的全球性扩张,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您如何看待在这些领域与其它国家的监管协调?
易纲行长:第一,金融创新是好事,金融创新的一些技术使得成本降低,普惠金融得以推广,老百姓从中受益。第二,金融业务是牌照业务,特别是涉及到从社会公众融资时,应注意风险防范问题,牌照业务必须要强调保护公众利益,保护中小存款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尤为重要。第三,金融创新使得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非常重要,因为存在很多金融创新,其资金流、业务和资产管理都是跨境的,这使得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变得更重要。我们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讨论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跨境进行有效的清算,并且公平地保护各国债权人的利益
声明:文字由网络上整理而成,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