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三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我们要继续更加深入地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快发展自己。”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委书记杨慧说。
现在,沧州市与京津合作项目1050个、总投资3355亿元,沧州已经成为河北省承接产业项目数量最多的设区市,中钢、中国一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北京现代、中核集团等一批大型央企和京津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其中,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省引进落地最高质量、最大体量、最上档次的产业协同项目。
看区位交通,沧州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且处于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的重要连接枢纽通道上,拥有黄骅港这一大能源港;看产业基础,全市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管道冶金、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并加快推进汽车、激光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但是客观地说,仅靠这些优势,吸引一些项目容易,但要形成大规模、高品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支撑却还不够。”杨慧代表说,除了天然优势外,沧州市还下功夫优化自身的营商环境,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环境。
他给记者举例:去年,京冀两地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在全国首开先河,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壁垒,沧州开始产出“北京药”。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因此成为河北省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的唯一园区。此后4个多月的时间,签约药企迅速增加到68家,总投资218.5亿元。
“正如这个园区的企业一样,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既需要硬平台,也需要软服务。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政策上的协同对接,也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杨慧代表说。
杨慧代表认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还需要在加快承接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目前,河北省正在重点抓好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11个省级重大承接平台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沧州市将着力提升沧州现代产业基地、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平台的承载能力,同时围绕全市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战略支点。